二氧化碳制冷技术为什么没有应用到所有冬奥场馆?
冬奥会比赛期间,“冰丝带”内创造了多项奥运会纪录,也让不少人把目光投向了本次冬奥会首次应用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冷系统。
2月9日,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在北京冬奥组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采用二氧化碳制冰不会造成温室气体效应,也不会造成臭氧层破坏。二氧化碳制冰技术能够很好地回收热能,节能可达到20%左右。
此外,二氧化碳制冰对于冰面的控制包括温度、湿度和稳定性等方面都相当出色,有利于运动员创造佳绩。
谈及成本问题,李森坦言,建设时成本会稍微高一点,但从长期使用来看会大大降低成本。
国际奥委会企业和可持续发展总监玛利亚·塞洛斯也表示,“整个冬奥赛事都是要展示我们创新的解决方案,一开始可能比较昂贵,但以后如果能广泛应用的话,成本就会下降。”
记者了解到,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新建、改建了7座冰上场馆、共9块冰面。其中,5块冰面使用了二氧化碳(R744)跨临界直接制冷系统,这在冬奥会历史上尚属首次。二氧化碳制冷技术这么好,为啥不是所有场馆都应用?
李森表示,并非不想采取这项新技术,而是一些场馆受到客观条件限制。比如,“冰立方”在后续场馆运行中会进行水冰转换,因此并不适合固定的制冷设备,而要采取可移动的制冷设备。
再比如,五棵松体育中心的冰球比赛场地很早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制冷的各项设备也已经安装就位,如果把原有设施重新拆掉再换成二氧化碳制冰,反而造成巨大且不必要的浪费,这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不过,他也透露,虽然以上场馆均未使用最新的二氧化碳制冷系统,但在制冷剂上均进行了调整,换为了更加环保的R449A制冷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