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研究报告(二)
2.2 未来10年市场预测
◆ 2015年实现太阳热水器保有量2.3亿平方米
到2015年全国家庭住宅太阳热水器普及率达20-30%,市场拥有量约2.32亿平方米。形成一批年产200-300万平方米规模,并具有较强新产品开发能力的骨干企业。加强产品质量标准的制订,建立具有权威性的国家级太阳热水器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对太阳热水器和太阳热水系统中的集热器、水箱、零部件实行质量监督、检测和认证。推动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规格,降低成本,完善服务,创造出一批用户信得过、国内外有较高信誉的名牌产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使更多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 每百人太阳热水器拥有量15平方米以上
经过多年的发展,太阳热水器已经发展到每百人3.3平米左右。现阶段太阳热水器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在企业技术进步的推动下,考虑到我国的资源状况和广大的市场需求,我们的目标是达到每百人拥有量15平方米以上的水平。
◆ 成为国际太阳热水器加工制造基地,占国际市场50%的份额
中国太阳热水器产业的突出特点,使得中国成为国际太阳热水器加工制造基地成为可能,不仅由于中国太阳热水器独到的技术特点,加入世际贸易组织后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也使其具备了成为加工制造基地的可能。在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太阳热水器第一大国时发挥优势,拥有50%国际市场的目标是应当尽力争取的。
2.3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技术障碍、市场开发和培育障碍,激励机制政策不健全。
从国内目前的市场来看,太阳热水器三大系列中,真空管太阳热水器约占85%,平板型热水器逐年减少,就目前大多数真空管热水器而言,基本上由集热管、水箱、支架组成一整体太阳热水器,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各个企业虽说在用材料、加工方式以致结构和质量上有差别,但毕竟是基本结构雷同,只要买来真空管,有点加工工具都可以造出热水器,这是造成厂家林立,照抄仿制、市场不规范的原因之一。若能提高其技术含量,如标准化、智能化、全天候型热水器及其它新型产品等可以使产品上档次,提高技术门槛。
目前的太阳热水器的规格、尺寸、安装位置均随厂家不同而异,因此在建筑上的安装就极为混乱,排列无序,管道无位置,载荷防风、避雷等安全措施不健全,给城市景观、建筑的安全性带来不利影响;更重要的是太阳热水器绝大部分是季节使用,尚未真正成为稳定的建筑供热水设备。要成为建筑上的一个构件,与建筑结合,不但是外在形式的结合,更重要的是质量技术的结合,除此之外它还涉及一些技术经济政策和使用管理等诸多问题,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市场培育,要下力气给以解决。
科技投入少,技术创新能力差。绝大部分企业是盈利的,但利润大都是用在扩大生产上,而用于产品研发的很少,企业没有自己的新技术新产品,除大型骨干企业之外,不少企业没有技术人才,没有自己的研发力量,东抄西拼,模仿做秀,一种新产品问世,市场立刻充满,侵犯知识产权现象时有发生。
太阳热水器产业内的绝大多数为民营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他们在创立产业初期,抓住机遇,艰苦创业,做出了成绩。随着产业的发展,竞争的加剧,原有的家族式管理,往往不符合市场机制的要求。所以,资源重组,改造联合,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改造企业,成为关键问题。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乏专业培训,因此加强职业道德培训,提高产业内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已经势在必行。目前一些大企业在这方面已经给予重视并多渠道逐步吸收各种专业人才,充实到企业内。
国家对太阳热水器产业发展尚未出台明晰的、可操作的激励机制和扶持政策。
◆ 管理体系制不完善,缺乏统一管理,地方保护现象存在。
产业发展了,厂家增多了,竞争自然加剧,这是正常市场规律现象,但在竞争和市场开发方面也确实存在不少不正常、不公平、不合法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贬低他人,吹捧自己;虚假宣传,哄骗用户,以次充好,没有售后服务,更有甚者,一些不法的业主,以残次伪劣产品,低价抛售,蒙骗对太阳热水器不了解的用户,且用不断更换品牌和企业名称的办法,使用户无处寻找卖主,这种不法的业主及其产品,严重地影响了行业的声誉;价格战的势头也日渐明显。凡此种种现象,无疑是对正规企业和产品的冲击,对消费者利益的损害,不利于市场的培育。不少地区在市场监督和管理过程中,乱收费,乱罚款的事例时有发生;地方一些产品检测部门水平低,设备差,以不同名目实行地方保护。产品展览、展销、广告过多过频,与产业发展状况不协调,似有抄作之势。
导致上述不规范的市场秩序,固然有企业自身问题,也有执法管理不利的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国家目前尚未建成太阳热水器质量检测和认证机构,为上述不良的市场秩序留有滋生的空间。
2.4太阳能热水器国际市场概况
◆ 我国太阳能热水器出口现况
2000年我国太阳热水器的出口额为640万美元,据不完全统计,2001~2003年出口总额约为1000万美元,出口额上升56%。2003年我国产品出口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山东、江苏、浙江、云南、广东等省市,出口产品主要是玻璃真空集热管、真空管集热器和真空管热水器,平板热水器亦有一定出口量。出口产品主要销往欧洲、非洲、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太阳热水器价格低廉,质量不断提高,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走向国际市场的环境和空间会逐步加大。
◆ 产品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成本低,质量上乘,加之有一定国际贸易经验和基础,WTO为中国太阳能热水器进入国际市场提供良好机遇。
中国太阳热水器在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产品成本在规模化的促进下得到了较大幅度的降低,技术水平也在发展中不断提高,发射吸收比率有所提高,产品结构越来越合理,多处工艺得到了突破,质量较好,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另外一方面,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多年的产品出口也积累了一定的国际贸易的经验。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由于出口规模不大,出口产品并未形成较大的国际市场影响力。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各国经济交流机会增多,产品进出口机会增多,为中国太阳热水产业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 技术水平、质量、品种有待与国际接轨,国际认知程度不够,急待扩大与交流,国际贸易人力资源匮乏。
由于国际主流的太阳热水器为平板热水器,而国内主流产品为真空管热水器。产品差异较大,国际对国内产品的认知不够。加之国内制作平板热水器的技术水平与国际有一定的差距,产品质量难以同国外品牌相抗争,目前出口市场并不是很大。可喜的事,国内同行在集热器全铜焊(即超线焊)技术可以实现的情况下,建立了4条平板热水器的生产线,为进一步国际接轨取得了良好的平台。当然,低铁玻璃价格低廉化、涂层效率、总效率、密封等工艺都是国内下一步要攻克的技术难题。在面临这些难题的同时,国内专业贸易人员的缺乏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多年的缺乏国际认知,加上贸易上并无起色,多年来行业内并不注重外贸人员的培养,因此在面临全球性市场的时候,往往捉襟见肘。
三、现有企业能力、品牌建设情况
3.1 中国太阳能热水器生产能力
◆ 热水器(平板、真空管、热管热水器)
2003年总产量达1200万平米,
2003年平板集热器有18条生产线(铜铝复合和全铜),生产能力270万平方米。
◆ 真空管及热管真空管
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是热水器核心工作部件,是由我国自行研制和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工业产品,该技术已从实验室发展到2003年637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为13000万支,可供1000万平方米热水器应用规模,比2002年537条线11000万支生产能力增长18.2%。其中热管真空管生产线10条,年生产能力100万支。
◆ 原材料如玻璃等
计入2002年已建成,2003年投产的25座玻璃窑炉,窑炉总数达77座,毛坯管生产线177条,年生产能力可达20万吨,比2001年的13万吨,增长了53%,其中绝大部分为电容炉。
3.2 经营管理能力,企业体制、运行机制
太阳热水器产业内的绝大多数为民营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他们在创立产业初期,抓住机遇,艰苦创业,做出了成绩。随着产业的发展,竞争的加剧,原有的家族式管理,往往不符合市场机制的要求。所以,资源重组,改造联合,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改造企业,成为关键问题。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乏专业培训,因此加强职业道德培训,提高产业内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已经势在必行。目前一些大企业在这方面已经给予重视并多渠道逐步吸收各种专业人才和业外管理人才,充实到企业内。
3.3 科技创新和开发能力
为提高自有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在部分太阳热水器生产骨干企业中已经开始建立和筹建研发中心,这对于提高产品质量,满足不同层次需求会起到较好的作用,也会提高企业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但是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讲,由于资金规模较小,人才素质不高,不具备这种研发能力,只好采取随着市场走,对市场认同的技术进行抄袭模仿等。归根结底,关键还是人才问题。
3.4 市场开发和服务能力
太阳热水器生产企业在多年的竞争中意识到竞争除了产品质量的竞争外服务也是重要的一环,因此,在产品差异性不大的情况下提高服务水平,初步形成以服务为主导的太阳热水器第三产业,即经营和服务产业。当然,在发展过程中也由部分厂商透支信誉,服务跟不上,但总体来讲,服务意识已经初步形成。
四、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4.1 技术现状
目前国内产品主要是分户式、紧凑式产品,品种单一,技术含量不高,太阳供热应用范围小,缺乏工程设计软件。这使得国内技术还停留在单户使用的初级阶段,大规模的集中供热等还有待技术的进步。但我们也可以看到,国内与国际接轨新技术、新产品正在进行开发中,预计不久的将来将会同国际差距逐步缩小,产品系列也会较为全面。
4.2 发展趋势
◆ 开发与国际接轨的分体承压太阳热水器,具有软件设计的大型自控公用系统,适合不同建筑模式的高效平板集成系统与常规能源结合的全天候系统。
◆ 扩大太阳热水器应用领域:采暖、工农业用热、中温供热等领域。
热利用在太阳能利用技术中占有重要位置,是综合项目。但是,以往所取得的成绩是太阳能低温热水系统,而太阳能中、高温供热系统的研究是与工厂供热系统结合的大型太阳能利用工程,其中太阳能热发电是人类大规模利用太阳能的重要途径,是太阳能热利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事实上,只有与工业企业结合,太阳能的利用才能有更高的经济效益,更充分发挥出太阳能利用的优势,体现未来能源的意义。
太阳能热水器使用范围也将逐步由提供生活用热水向商业用和工农业生产用热水方面发展。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使得太阳能热水供应、空调、采暖工程成本逐渐降低,也将是太阳热水器潜在的巨大市场。
研究、开发、应用新型高效太阳能集热器,为逐步扩大热利用的温度范围打下技术基础。研究开发四种新型高效集热器,并应用于太阳能空调及太阳能工业热水及发电系统等。
附录1:
国家和政府部门有关太阳能热水器的政策和法规
原国家经贸委《资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十五”规划》
发展重点:建筑节能—太阳能建筑
农业部《农村小型工艺设施和生态家园计划》
发展重点:太阳房、太阳灶和太阳热水器
发展重点:太阳能光热利用
国家环保总局《环保产业发展“十五”规划》
发展重点:资源综合利用中—太阳能的研究与推广
建设部《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
将太阳能热水系统引入成功推广项目
建设部《绿色住宅标准》
将太阳热水器构成其中的一项硬件
2001.5建设部通过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和技术导则》
首次提出了“绿色生态小区的”概念,其中在能源系统部分明确要求,在绿色生态小区中,绿色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使用量适宜达到小区总能耗的10%;在热环境系统中对住宅的采暖、空调、热水供给等适宜采用太阳能、地热等绿色能源。太阳热水系统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是目前绿色生态技术中一项常用的技术措施。
2002年4月18日,由原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同联合国基金会组织实施的“中国太阳热水器行业发展”国际合作项目在北京正式启动。
太阳能热水器标准
2000年以前已制定太阳热水器的标准十项,2000~2002年中又新制定国家标准四项,行业标准三项,初步形成了中国太阳热水器的标准体系。特别是新制定的国家标准中以“得热量”多少作为评定太阳热水器性能优劣的基本指标,既和国际标准接轨,又明确终端市场的需求。
我国太阳热水器国家标准体系结构如下图:
表 2-5 已颁布实施的太阳热水器国家标准
到目前为止,除由全国能源标准化委员会归口修订的有关太阳热水器10项国家标准,以及一项行业标准外。2001-2002年又完成了国家标准三项,行业标准三项,并于2002年开始实施,新制定的标准与原已颁布实施的标准一起,初步构成了我国太阳热水器技术标准体系,为我国太阳热水器产业发展和市场规范提供了技术法规依据。
表2-6 2001年-2002年制定的太阳热水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特别是最近颁布实施的“家用太阳热水器/系统热性能试验方法”GB/T18708-2002及家用太阳热水器/系统技术条件是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它以能量输入—输出特性作为太阳能系统性能的理念和指标,可确保消费者利益和维护企业信誉,有利规范市场。通过新标准的贯彻和实施对提高我国太阳热水器产业总体水平参与国际竞争具有重要作用。
报告中有关信息和名录的列表
1.加入WTO与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 ,《中国能源》,2001年第12期;
2.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政策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中国能源》,2001年第4期;
3.可再生能源强制性市场份额政策初步研究,《中国能源》,2002年第5期;
4.我国太阳热水器检测与认证代表团赴欧考察纪实,《太阳能》,2002年第6期;
5.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必经过程和我国的政策取向,《中国能源》,2002年第5期;
6.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生态住宅方案设想;
7.太阳能利用屋顶工程与生态能源建筑发展,《广东太阳能》,2000年第1期;
8.新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开始加速,《中国能源》,2001年第12期;
9.ESA/CPR/01/178-中国太阳热水器的改进和推广,联合国基金会项目文件;
10.美国能源部推进太阳热水器市场的新思路,《太阳能热利用产业通讯》,2001年3月;
11.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政策研究;
12.中国后续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总报告,2000年12月;
13.可再生能源融资及清洁发展机制国际研讨会,2003年1月7-8日;
15.瑞典荷兰地下能源与太阳能新能源建筑应用技术,建设部赴瑞典荷兰建筑节能技术考察团考察报告,2001年11月;
16.欧盟各国太阳能热利用概况,译自Renewable Energy World:Solar Thermal in the EU;
17.欧洲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情况,《新能源》,2000.22(4).47-49;
18.欧洲太阳能、风能产业发展及商品化实施方案,《广东太阳能》,2000年第1期;
19.欧洲推广应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新举措,《新能源》,1999.21(11).38-41,17;
20.以色列太阳能热水器法规介绍,《太阳能热利用产业通讯》,2000年6月;
21.立法手段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研究(讨论稿),能源基金会资助项目,2002年6月30日;
22.新建小区普及太阳能热水器的设想,《建设科技》,2003.5。
国债政策,十五规划中有关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内容摘录
附录2发达国家太阳能热水器市场综述
◆ 欧洲市场
欧洲近年来复苏,2001年欧共体保有量1185万平方米,计划2010年欧洲周边国家达到一亿平方米,保有量6000万平方米。
随着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国际太阳热水器市场的复苏和发展态势正呈现或将呈现,欧共体15个国家太阳热水器的应用情况表明市场现状和发展预测是明显的例证。
根据Eurobseru’ER2002年预测欧共体15国2003-2010年太阳热水器集热面积将以35%的增长速度增加,届时太阳集热器总面积将达到8155-10000万平方米。增长趋势如图6-1所示。
◆美国市场
表6-12001年欧共体15国太阳热水器的使用情况
表6-2欧共体15国1999-2001太阳集热器面积(m2)增长情况
注:表6-1和6-2来源于“eclareon 2002”。
美国市场将集热器分为三种类型:低温(<43℃)、中温(60-82℃)、高温(大于82℃)。低温集热其主要应用于游泳馆等的加热,包括真空管在内的集热器属于中温范畴。就集热器总体而言,2001年总消费量为96万平方米(进口32万平米),出口7.8万平方米,共计104万平米。从市场消费类型来看,低温101万平米,中温2.5万平米,高温186万平米。
这里可以看出,美国太阳热水主要应用于低温市场,家用热水及热水系统工程方面应用较少。
◆其它区域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人均太阳热水使用面积最高的国家以色列。从以色列2000年的数据来看,以色列国产平板热水系统45万平米,出口6万平米,同时进口真空管型热水系统422平米。同样也可以看出,以色列也是以平板型热水系统为主的国家。到2000年为止以色列市场集热器总面积为350万平米。每百人均58平米。
日本截止到2001年共计736万平米,平均每百人5.8平米。其中平板722万平米,真空管14万平米。日本太阳热水系统主要为本国生产,没有见到进出口相关的统计数据。
◆发展趋势
从国际主流来看,主要为平板太阳热水系统。平板热水系统较高的效率和承压的特点使其在热水器市场占据主流地位。但是,由于其费用相对较高,工艺较为复杂,故目前国内市场并未应用其为主流产品。随着国内全铜焊的实现,低铁玻璃成本的降低,工艺水平的提高,国内将会向平板热水系统国际加工基地的方向前进。
发达国家政府对太阳能热水器市场建设采取的行动
◆美国能源部新思路
在美国太阳热水技术尚未被广泛采用,消费者认为起初其投资还较高,能源和建筑工业委员会仍没有提倡使用该技术。然而最近,美国在开发热水市场的举措显示有所重视。在太阳能建筑的研究计划中完成了题为“太阳能市场战略部署:新建住宅市场开发”的研究,并提出一个在住宅建设市场中销售太阳热水系统的总战略。其产出四个研究报告,该项目研究的内容为四部分:在新住宅行业中销售和推广太阳热水系统;太阳热水系统市场的综合评价;为对在新建住宅中销售太阳热水器业务感兴趣的商家创建一个总体的综合的太阳热水开发的战略布局;向住宅开发商推销和促销太阳热水系统建议应采取的促销资料和促销手段。4项措施。2010年前完成一项可持续发展计划—百万屋顶计划,太阳热水系统是其中装备之一。
◆以色列太阳热水器法规
以色列的太阳热水器法规由热水器国家标准和太阳热水其应用中的一些法律规则所组成。其中《设计与建筑法》要求在新建建筑物上安装太阳热水器,这是以色列最重要的法规。《土地法》则涉及在现有建筑物上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商品监督和服务法》要求太阳热水器安装质量及保证。以色列目前是世界上唯一要求包括太阳能的能源经理们法律教育的国家。
◆澳大利亚补贴政策
从1992年起,在澳大利亚每安装1KW光伏发电补贴80000奥地利先令,并且在一些地区优惠回报。
1999年11月,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宣布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国家目标,规定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应增加到25500GWH,相当于全国发电总量的12%,可再生能源供应量增加到2%,首先确定在资源和技术方面合格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据此确定可再生能源的厂商。
◆欧洲推行“工程项目法”
欧洲为了把太阳能热水器大量推入市场,采用了一种很重要的手段,称为“工程项目法”。采用这种方法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被视为新的房产开发和翻新工程中的一种标准设施,而大量销售给各个房主。该法特点是:同公用事业单位和市政部门密切合作、成本降低、系统质量控制、高效推广。从1996年以来,该法已扩大到地区一级,典型工程规模500~1500台。1997-1998年,荷兰采取此法安装的热水器超过5000台。此法和过去的“个别法”相比较,营销费和安装费用都要减少很多。工程项目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
◆欧盟“solar veymart”行动
慧聪国际研究院第三研究所
2005年3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