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龙电器身陷危机 十字路口将何去何从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为科龙电器)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制冷家电企业,主营产品包括冰箱、空调、冷柜、小家电等。2005年4月底,它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被证监会正式立案调查,由此身陷命运未补的危机之中而无法自拔。本文对此事件进行了回顾和思考。
“科龙危机”浮出水面
2005年4月29日,科龙电器正式公布了2004年年报,其中高达6000多万元的亏损额引人注目,这与去年前三季度还盈利2亿多元的情况相去甚远,当时便引发了各种猜测。2005年5月10日,科龙电器发布公告,称“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已被证监会正式立案调查”。从6月17日至6月29日,科龙电器停牌12天。6月30日虽复牌,但股价频频走低,同时关于科龙停产和转股的传闻四起。
在科龙危机浮出水面之前,经济学家郎咸平曾公开与顾雏军“叫板”,指出顾涉嫌挪用科龙资金收购其他三家内地公司,采用的是“借鸡生蛋”的手段。并在随后声称所有的推论都有充足的资料。
科龙电器是格林柯尔系旗下的旗舰公司。事实上,以顾雏军为掌门人的格林柯尔系,在资本市场四处收购而资金来源一直是一个谜团。目前,顾雏军手中已经拥有4家A股公司(科龙电器、美菱电器、亚星客车和襄阳轴承)和1家香港创业板公司(格林柯尔科技)。
停产风波:淡季提前到来?
2005年7月4日下午,科龙整合传播部部长刘伟湘就有关科龙停产的传闻解释说,由于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公司信用受到影响,导致供应商对货款支付时间缩短或要求现款,银行也对公司持审慎态度。同时,经销商打款比较少,这些因素导致目前公司资金链比较紧张,生产的确受到一定影响。
他说,空调部分停产是和目前处于淡季有一定关系,往年同期一般也不生产,况且空调销售目前已基本完成年度计划;冰箱目前日出货量在5000至8000台左右,下降了约30%~40%,往年正常出货量一般为13000~15000台左右。
据一位领班透露,科龙空调公司已经完全停产,科室人员基本都放假回家,生产车间没什么工人。冰箱生产线上也仅有两三款冰箱在产,大部分型号的冰箱已经全部停产。他说,理论上空调和冰箱的生产淡季应该是8月份,但今年从5月起生产节奏就开始放缓,往年不放假的“五一节”今年也放了5天假。放假回来后,忙了一个星期就基本没有什么活了。而同在顺德的美的公司说,现在正是生产高峰时节。
科龙高管证实欲出售科龙电器
2005年7月6日,科龙高层首次证实说已有10多家企业对收购科龙表示过兴趣,目前科龙与几家企业正在正面接触收购事宜,其中包括一家大型国企。业内人士对此指出,按照企业收购案操作惯例,如果收购双方没有达成协议,一般都不会对外透露并购情况,科龙主动对外证实正在接触收购企业,说明科龙想借机寻找一个好买主,顾雏军可能已经决心出售科龙。
先后有TCL、美的、长虹、伊莱克斯等企业卷入收购科龙传闻,但是这些企业先后对收购绯闻进行了否认。科龙也对媒体表示外界的收购传闻都是“假消息”。
科龙整合传播部部长兼新闻发言人刘伟湘表示目前已经有10多家企业主动接触科龙,仍有几家企业正在正面接触科龙收购事宜,这些企业涉及重量级外资企业和国有大型企业。在谈及伊莱克斯是否接触收购科龙时,刘伟湘表示,他们比较青睐于外资企业,但关键还是要看对方的报价。据悉,顾雏军正与其中一外资企业洽谈出售整个广东格林科尔。广东格林柯尔同时为科龙和美菱大股东,分别持股26.43%和20.03%。外资企业出价3.5亿美元。刘伟湘表示,目前谈判已进入价值评估阶段。
至于正在正面接触收购科龙的这家大型国企,刘伟湘透露,该企业是一家广东省外的企业,这就排除了此前所传的TCL和美的。关于这家企业的详细情况,刘伟湘表示还不能进一步透露。
尽管目前科龙青睐于外资企业和国有大型企业,但是TCL、美的等广东省内企业也对科龙表示密切关注,如果科龙真的出售,不排除他们会加入到竞购队伍中来。
独董辞职 顾雏军自由可能受限
科龙电器7月7日晚的公告称:公司于6月24日收到三位独立董事陈庇昌、李公民、徐小鲁的辞呈,又于6月28日收到辞呈的补充资料。
三位独立董事在辞呈中表示,之所以辞职,是因为就任期间公司屡屡未能及时提供工作所需资料,或对所提意见作出适当回应,因此感到公司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配合及支持。
不过,导致独董辞职的导火线应是科龙电器近期遇到的危机。三位独董称,近期我们得悉公司可能发生一些潜在不正常的交易,我们尝试跟进该等事项,但工作受到限制,此外,公司经常未能及时提供有关公司情况的最新资料。
7月7日,科龙某债权银行的有关负责人斩钉截铁地说:“顾雏军必须得让出(科龙)控股权!” 科龙目前的形势使该人士及其所代表的主要债权银行要求顾雏军出局的意愿相当强烈。
而据一位接近佛山市政府高层的人士透露,顾雏军的去留问题已经提上日程,有关部门正在启动对科龙电器财务和账目的全面清查行动,理出目前科龙的具体债务数字,可能的结果是:“最终将要求顾雏军归还所有债务”,然后对科龙实施重组,把顾雏军“请出”科龙。
他说,有关方面甚至有可能对顾雏军的自由采取某些限制性措施。
一位接近顾雏军的高层人士说,围绕着科龙未来的命运,目前地方政府、证监会、科龙高层乃至债权人等各方势力正在进行最后博弈。
该人士还说:“对于科龙未来的命运,政府、银行、证监会的态度是最重要的。现在银行的态度是都在观望,同时在收紧贷款,所以,政府的态度很重要。这不仅是顺德当地的政府态度,关键是广东省政府的态度。因为顺德当地银行的贷款只是一部分,大部分科龙贷款都在广州的银行。”
据了解,科龙欠银行的钱约30亿元,如果它清盘会拖累十多家银行。这些钱1/3是贷款,其余是票据。
这位人士还表示,顾雏军利用科龙做了些什么事情,他们也很希望证监会能查清楚。这些问题解决了,科龙才能健康发展。
一切的悬疑都集中在证监会的调查结论。
目前,中国证监会调查的初步结果已经出来了,并已上报,等待管理层最后拍板,但调查人员尚留在科龙。而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顾雏军是否挪用了上市公司资金,是否做了假账,是否有损股东利益等等。
而前述的知情人士透露,虽然正式结论还未确定,但鉴于调查科龙所发现的问题,如果真的定义为业绩造假,而追溯调整为连续三年亏损,则有可能会采取让科龙退市的做法。
但退市的具体实施可能难度很大,因为科龙的品牌及产品是有价值的,如果让科龙退市,也就是让这一有价值的壳资源都报废掉,这对其打击不言而喻。因此有关方面是希望保住科龙的品牌,还是让其退市,目前还很难说。
纵观四月底至今的科龙危机,不难发现顾雏军是本次事件的核心人物。2001年,科龙巨亏14亿多元,顾雏军入主科龙电器。2002年,科龙在顾雏军的带领下扭亏为盈,实现1亿多元的净利润,次年更是实现2亿多元的净利润,顾雏军也由此赢得了“扭亏明星”的美誉。
但顾雏军的扭亏手法却遭到了质疑。曾被专家斥为典型的报表制假行为。在郎咸平与顾雏军的公开“叫板”中,更指出顾涉嫌挪用科龙资金收购其他3家内地公司,采用的是“借鸡生蛋”的手段。这些都已经不是公司经营透明不透明的问题,而是业绩造假和挪用资金的违法行为。
现在,证监会对科龙的调查尚未结束。但科龙的经营和资本腾挪的重重黑幕,显然是其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关键因素。在这个问题上,顾雏军怨不得郎咸平,因为郎只是那个说皇帝身上没穿新衣的“孩子”,让科龙走到目前境地的,不是郎咸平,而是顾雏军。
科龙危机让人再次关注上市公司的生存状态。在经历了创维老总遭调查、德隆系轰然倒塌这么多事情之后,上市公司如何以实际行动,重新赢得社会的真正尊敬与认同值得思考。
点击进入科龙电器商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