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三叶品牌文化:三叶成功的改革之路
频道推荐:2007年慧聪网暖通制冷行业年度市场分析>>
“采暖中国·走进名企”系列宣传活动之一
自进入21世纪以来,采暖散热器行业发展迅速、成绩有目共睹,先后有25家企业荣获“国家免检产品”资格,30家企业荣获“中国采暖散热器行业名牌产品”殊荣,采暖散热器行业的的确确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新兴产业。为了宣传名牌企业,发掘行业文化,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采暖散热器委员会组织专门“行业文化研究小组”,首站采访了北京三叶散热器厂。采访结束后,根据总经理王定山的事迹介绍,大家分析,应该从三叶“三叶国企改革成功之路”、“三叶企业开放交流”、“三叶质量与品牌建设”、“三叶品牌的服务”四个方面挖掘三叶企业发展、品牌建设的核心文化。采写组的几位成员,进行了热烈地争论,有的稳健深邃、有的现代新潮、有的含蓄委婉、有的锋芒毕露。尽管很热烈,有分歧,但整体下来一回味,倒也不失客观!汇总时,一时难以取舍,索性原汁原味编撰出来,任诸位自由品评品评……
领队:宋为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秘书长兼采暖散热器委员会主任
介绍:王定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会长、北京三叶散热器厂董事长
主持人:关惠生,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采暖散热器委员会副主任
成员:王贺,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采暖散热器委员会工程师
成员:崔马换,中国暖文化传播中心编辑,男,48岁,六十年代人,编龄8年
成员:汝亚楠,中国《散热器直通车》月刊编辑,女,25岁,80后,编龄2年
时间:2007年9月14日采访,9月下旬小组讨论
地点:采访地点——北京三叶散热器厂;讨论地点——采暖散热器委员会
主持人关惠生:我们“行业文化研究小组”第一站采访了北京三叶散热器厂(老国企原北京市散热器厂)。大家看到王董事长神采奕奕、精神焕发,企业开展的有声有色,尤其对老国企的改制、对减员增效等方面做得非常优秀。大家先回顾回顾王定山总经理的事迹介绍,再分析分析三叶国企改革的成功之路是什么?
王定山:北京三叶散热器厂(原北京市散热器厂),是一个具有30多年历史,经过几代人努力,曾为首都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国营企业。70年代本厂设计生产了我国第一代钢制散热器产品,成功探索了一条新路,填补了我国没有钢制散热器的空白,为我国采暖散热器结构调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计划经济的束缚下,企业经济效益连年滑坡,生产资金短缺,工人情绪不高,人员臃肿,人浮于事,债务和三角债负担沉重。此时,北散这颗耀眼的明珠已渐渐失去了光彩。伴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1999年,北京市散热器厂根据市政府加快国企改制的意见,果断地退出了国企的行列,注册了北京三叶散热器厂。三叶厂经历了十年的市场化改革与创新和艰苦细致的奋斗拼搏,领导班子根据在岗职工年龄、身体状况、机构庞大等问题多次反复讨论研究,决定从1000多名职工,分三次裁减到498人。使买断工龄的职工走的高兴,留者安心,新聘员工轻松上岗。下一步我们想再继续深化改革,建成真正现代化的股份制公司……。
关惠生:王董事长太谦虚了,介绍得很简单。国有企业改制一直是人们关注、研究、探讨的焦点,由于改制要牵涉到许多历史问题和具体问题,各企业间有较大的差异,完全照搬某一个企业的具体实施方案都是不可行的,要想在不同层次的员工之间很难达到一定的效果,必须有可行的实施方案,不少的国企改制只不过变了一下单位的名称,没有从根本上达到改制的效果,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导致改制的失败。三叶在王董事长的领导下,发挥领导班子的核心智慧,改革的步子比较大,经过几次大的举措,不断探索完善、细化改制方案,使企业得到了稳步推进,国企的大锅饭很快转变成计件工资,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奖惩分明。再加上科学的管理、质量的把关、高度的责任感,使三叶重振雄风。三叶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旧貌变新颜,产品开发硕果累累、品牌发展如日中天。三叶的成功之路告诉了我们什么?坚持以人为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入落实国企改革的政策,这是重中之重啊。
王贺:三叶的体制改革是市场决定的。面对市场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三叶敢于摒弃旧观念,与时俱进,打破原有的大锅饭制度,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和用人机制。三叶在历经多次频临倒闲的危机后,顽强走出了新的发展之路,在业内和社会上享有盛名。我认为三叶在行业中不是最大的却是有特色的,三叶的成功与发展,是与企业领导者的人格魅力,以及企业和谐的领导班子密不可分。王总作为企业的核心和掌舵人,能找准生存和企业发展的支撑点,实施“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的现化企业用人机制,形成一个团结合作、民主集中、宽松和谐的领导班子,这是很不容易的,可是三叶却做到了,而且还做的很好,造就了一个在改革创新中发展的三叶。
崔马换:三叶由国企改制成现代化股份制企业,盘活了企业,使企业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2006年荣获“国家免检产品”、“中国采暖散热器行业名牌产品”、“突出贡献奖”等多项大奖,一跃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这些卓越成就也有国家产业调整政策的机遇之功。我最欣赏的也认为最能反映王总个性能力的,是他们十分圆满地完成了令人头痛的减员增效工作。三叶成功改制与发展,我认为,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就是“和谐文化”。虽然“建设和谐社会”近两年才由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来,但三叶企业在十年改制过程中,不知不觉贯穿着和谐精神。万事和为贵啊。减员一半,——人的工作多难做哪,这中间不知有多少艰难险阻,没有和谐的精神,很难把握这种减员性的改革,不要说还要稳步推进,搞不好就中途夭折了。
汝亚楠:王总讲到,有这样一名员工,工作散漫消极怠工,谁说他就跟谁对着干,经常迟到早退擅自脱离岗位,加工部件中废品率极高,要说屡教不改也不过分,这样的员工,王总还不赶快开除,还按正常规定处理。从我个人角度看王总这么做实在太厚道了,但愿出去的人多念叨念叨王总的好!不过,话说回来,我就是不理解王总这样累干嘛,开除这样的“懒汉”,启用当代有德才的大学生该多好,其实他(她)们怀里揣的不仅仅是一纸文凭,还有一腔热忱,他们需要合适的舞台施展,王总把更多的机会给这些新人多好啊!就像三叶企划经理王楠在网上开辟三叶博客,搞的风生水起,请问,网络时代,除了这些年青一代还有谁能担当得起呢?
崔马换:你就看看,王定山总经理在企业里待了38年,又是一个30多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与这些员工朝夕相处,能没有感情吗?但现代化企业改革,又必须打破大锅饭体制按照多劳多得原则要求员工,这会让王总陷入一种感情与理性的矛盾冲突之中,肯定经历过了漫长又最痛苦的抉择。但他没有开除一名员工。因为开除员工,按照国家政策,被开除员工所有的待遇将没有了。因此,他们加紧思想教育,加强技能培训,引导员工积极适应现代化企业管理的严格要求,对于那些转型慢的,也一边耐心教育,一边换岗位选定位。在不能适应的或者顽固不化屡教不改的,就给他们指路子劝退。2006年,最后减员的100多员工,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公司上级还给企业的款,王总一分钱没舍得花,全部用于减员员工的买断工龄费。王定山还通过关系,介绍许多被减的困难员工做交通协管员。我认为,这,就是一个老共产党员卓越的人性化的和谐精神。说他这十年改革中代表了先进文化一点都不过份。
三叶企业开放交流
关惠生:三叶企业这十年发展,不仅狠抓内部改制,狠抓企业产品的结构调整,还特别注重企业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他敞开大门,请兄弟企业进厂评头论足,开放交流,这一点很突出。先放一段现场录音,也很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王定山(采访录音):大家都知道,在完全民营企业的采暖散热器行业,企业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相互防范着戒备着,好像有多少商业秘密怕别人偷了去,捂得严严实实的。当然这也是保护知识产权的必要措施,能够理解。但是,我们三叶散热器厂却是敢于开放的工厂。三叶略微统计了一下,到三叶企业参观学习的大概有50多家,我们亲手帮助他们建厂的大概有9家,包括北京现在有一些很知名的企业,都是三叶伸出了一只手来帮助他们。同时,把三叶积累这么多年的经验,包括制作工艺都无私的贡献给了这些前来学习的企业。同时三叶也走出去,虚心的向各个做得比较好的企业学习,董事会一共有5个成员,走完全国散热器的企业有78家。他们跟天津的、东北的、中原的一些做得比较好的企业走访交流,一共走访了78家……
宋为民:多年以来,三叶在企业开放交流、促进行业和谐建设方面确实起到了表率作用。在这些骨干企业老总示范下,企业间打破技术封锁,加强携手合作,目前已经在行业中形成了良好的风尚,为行业构建了和谐共赢与公平竞争的互动体系。委员会积极倡导创建“和谐行业”、“和谐企业”的建设,2005年委员会组织部分副主任应陈国华总经理邀请参观考察了努奥罗企业,努奥罗企业的人性化管理、工艺技术创新、企业文化建设、高素质的员工等等,都给参观交流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近年来,北京三叶、沈阳吉水、佛罗伦萨、天津御马、青岛华泰、河北圣春、青岛适佳、意莎普•金泰格公司、山东邦泰、高密中亚、天津锐新、营口盼盼、宁波宁兴金海、山西北录树、郑州瓦萨齐等等企业,经常自发组织技术人员到工厂相互参观考察,有的企业专派技术人员到其他企业现场手把手的传递技术。这说明了我们的行业在发展在前进,构建和谐行业、企业的良好风气一定会在我们行业开花结果。
王贺:刚才听王总谈的几组数字,真的让我很感动。这让我想起了两个苹果理论:“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再怎么交换,每个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流,那么每个人将会拥有两种思想。以此类推,交流越多、智慧将越丰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王总的人格魅力及“和谐”理念在行业内可以说是有口皆碑的。三叶与业内很多骨干企业都建立了和谐、无障碍的交流关系,与很多企业老总做成了兄弟,这些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前不久,三叶、佛罗伦萨、青岛华泰、天津御马等几大企业齐聚沈阳吉水,就产品创新、生产工艺与技术、产品价格、人力资源、现金流等企业关注的问题,几位老总进行了深层次的交流与沟通。通过这样的交流,不仅促进了企业的良性发展,还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这样的交流模式还在延伸,这个圈子还在扩大,很多企业也在积极参与。依我看,三叶事迹的文化核心就是:交流促进步,和谐促共赢。
崔马换:企业文化,就是企业老总思想与品格的放大。这要从董事长王定山的性格和经历去中分析。王总这个人首先是30多年国营企业经历,自然承继了国营企业互相参观学习、共同提高的优良传统,形成了他的思想基础。另外,他,还是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会长、是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采暖散热器委员会副主任,加上他30多年党性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熏陶,在做企业时,由不得他会惦记着行业整体。接触过王定山本人的人,没有一个不了解他热情好客、坦荡豪爽、广交朋友的鲜明个性的。显然,这三种因素,构建了王定山乃至三叶企业通过开放交流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行业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
汝亚楠:扩大开放,增加交流,已经成为三叶提速品牌建设的巨大引擎。但是我有顾虑:就说王董事长本人这种无私的对外开放行为吧,固然是好,共同学习推进全行业进步。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讲,这和先前的大锅饭是不是多少有点“换汤不换药”,合适吗?王总把三叶“和盘托出”呈现给大家,那么,有良心的人势必给予回报,可“再好的草地也有劣马啊”,难道就没人敢侵三叶的权吗?再说了,一些效仿企业只是了解个皮毛,产品出事故了,又缠着王总出面帮他们解决,——这不是明摆着给自己添堵吗?所以,我不赞成王总这种毫无保留的对外开放形式。这样做,多少也有点不切实际,适当的保留一点或许会更好。
崔马换:以各种方式从他公司孵化出去的、他所帮助的20多家企业,可能有些人早把三叶王总给忘了,或者还觉得他傻。过去老话讲团结协作、现在讲构建和谐社会,我们行业也提出构建和谐行业,这些,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他会轻易丢掉他的责任心吗?我理解我们这一代人。他不会去做一个狭隘、自私、封闭的小个体户,他在做一个“大写的人”,也可以说在做“大写的品牌”。因此,不论在企业行为层面上讲,还是从配合委员会工作层面讲,还是更大的社会、党性层面讲,三叶率先开放交流,都是有意无意在推进着行业“和谐”建设。事实上,在采访现场当我谈到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时,王总使劲地点头称是。你看看,这就是这个老共产党员心里最真诚的愿望——希望全行业和谐共进。而且,三叶开放后照样大踏步前进,三叶品牌照样领先。
关惠生:三叶厂的开放交流,也得到了多家企业的支持。今年7月,我和宋主任、三叶、沈阳吉水、佛罗伦萨三家老总和企业管理、生产、技术人员一行20多人,去参观了郑州瓦萨齐企业。瓦萨奇改进了一项新工艺,对钢制管型搭接焊散热器联箱管的冲孔,他们改进技术后,利用冲床一次能冲六个长方形孔并翻边,使联箱管与竪水道定位好、焊接牢固,联箱管内光洁无毛刺。这一工艺的创新,引起了大家高度兴趣。座谈中,袁泉副总毫无保留,边画草图边讲解技术细节,连焊接应注意的事项、设备的调试、零部件的尺寸、公差配合都讲的非常具体非常清楚。当时大家都很感动。王董事长深有感触地说:“这是一次心贴心的交流,大家能敞开心扉,取长补短,用心去交流,这多不容易啊”。目前,行业里这种“工艺技术体验交流”模式已经形成,并正在扩大。交流新技术、体验新工艺、把脉老问题、会诊加援助。这种相互之间良好的技术体验与技术援助,的的确确为企业上水平、上质量搭建了更大的平台。
三叶质量与品牌建设
关惠生:三叶70年代产品创新就很领先了,在十年改制过程中,产品研发,品牌建设成绩尤为突出。三叶产品2006年首批荣获“国家免检产品”。请听一听王总谈企业是如何打造三叶品质的,并希望大家谈谈看法。
王定山(采访录音):三叶散热器事故率按组算,只是三千分之一,风险基金一般企业5%,三叶只有2%,每年我们用不了。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抓了全员的质量教育,工厂四个大车间均有四个大条幅。“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严格按照质量标准操作”,“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企业”,“你做坏产品要受到惩罚”。醒目的大红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质量永远是企业的生命线,万万不能马虎,这是我们在员工大、小会的主要课题。马晓英总经理深有感触的说:当然我们在思想教育同时,还经常检查落实的情况,从每个细节、每道工序去严格控制,尤其是在原材料选购、质量检测和监控、各道工序的焊接、工装卡具的保证、严格的互检制、严格的奖罚制等等,环环相扣。宗金强副总说:由于工厂加强了科学管理,严格贯彻了这些行之有效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企业生产的各类产品,这几年在市场上应该说没给我们散热器行业抹什么黑,还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关惠生:说到三叶品牌、产品品质,应当说他们在企业科学管理、严把各道工序质量关上下了很大的力度。迈进成品车间那行醒目的大字“让质量说话让时间作证”,说出了三叶人的心里话。三叶把“质量是企业生命”的理念完完全全贯穿到员工思想中了。
崔马换:我很欣赏王总按事故率来讲三叶产品的品质。这是从三叶散热器市场应用效果角度看三叶散热器的品质的。不管你做好做不好,市场是检验产品品质的唯一标准。这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中心的质量文化。但是,我认为,三叶散热器品质文化,除了这些通用文化原则,更突出的应该是企业与市场的和谐精神。“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句名言,是企业以自我为主体为了自身利益与生存而必须具备的全员理念,这,只是企业的主观需求,舒适度、安全性则是客观需求。两者的有机结合,正是我们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这种境界就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和谐性。我觉得三叶品牌文化达到了这种境界,只是没有理论上的总结,这是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自然展现啊!
王贺:曾多次与王总沟通过,但在今天的访谈中更让我深入的了解了三叶,也深深地感受到了王总所带领的三叶人那厚重的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在前不久主任工作会议上王总说过的一段话:“产品质量是企业管理的综合反映,抓产品质量就像是抓住了企业管理的‘牛鼻子’,提高产品质量的过程,就是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过程。”他曾经多次在各种会议上发言,强调抓产品品质的重要性。从王总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三叶不是在唱高调,而是在用心经营和打造“三叶”这个品牌,更折射出了三叶“让质量说话、让时间作证”的质量理念,反过来就是这样的理念与实践,成就了三叶散热器的品质与品牌。
汝亚楠:我看,就别给三叶质量戴高帽子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就是等价交换,无论是王总本人还是三叶所有员工,都必须通过性价优良的产品和服务链接社会。那么,只有与社会大家庭和谐,与我们采暖散热器行业共存,多点时间思考社会需要什么,对待自己的亲生爹娘一样善待消费者,才能长久地发展。“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这句话是三叶整个团队的核心价值观和品牌文化观。三叶把企业的根本利益完全融合在社会群体当中,用心在做产品、做品牌,当然会得到社会的回报。
品牌效应在今天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在采暖散热器行业中,企业要生存,要追求更大的发展,势必要建立并打造出自己的强势品牌。因为在散热器高度同质化的今天,唯有强势品牌能够使公司及其产品与同仁形成差异,创造高利润,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
三叶品牌的服务
关惠生:品牌建设,离不开企业的服务,服务是企业品牌建设很重要的一环。三叶拥有这样好的品牌成就,我看与企业服务不可分开。听听王定山当时的一段介绍。
王定山(采访录音):采暖散热器行业发展到现在,产品很普及了,你家有的别的家都有,而且你家产品好,别人用不了多久就能赶上你。所以产品竞争的空间很小,技术工艺等等都容易普及,这是好事,说明行业在发展。但是品牌的差异化在哪里区别呢?——在服务上。
我们三叶的服务分售前售中售后三个环节。首先是售前要讲清楚:要做到心中明了对方的需求,我们的产品是不是适合?要讲清楚,客户有什么需求要了解清楚。售中要严格:就是我们在为他服务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不能完全按照他的想法去干,因为绝大多数用户是外行,他想把这个暖气搁在这个地方里,合适不合适?我们作为专业人员一定要懂,一定要跟用户讲清楚,要严格的执行我们国家的水质规范。我们曾经放弃了15万元的一个工程,就是客户不懂,坚持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售后要宽松:售后没有问题,皆大欢喜;有了问题,我们一定要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我们的用户,我们要宽松的给予对方解决一些由此带来的各种不便。一定要宽松,因为我们是企业,我们担负着国家,担负着一些社会职能,一定要知道三叶在承担着社会责任,一定要把这个思路放在首位,对他们的一些要求,尽量给予满足。
有一位客户,出了事故,我们真诚地帮他做了很多补救工作,这个客户被感动,做了三叶的代理商。
唐山煤矿一个大型工程漏了水,有三叶的也有别的品牌,三叶只占少数,但客户就找到了名气比较大的三叶。我们看到客户的水质化验单,确定是水质问题。于是,就帮助客户改方案,还花了17万改为铜铝复合散热器,帮助客户把问题全部解决了。客户很感动,就又退回了三叶5万元,不忍心我们代价太大了。结果我们两家领导成了常来常往的铁哥儿们。
客服部经理武敬祥(在采访现场掏出手机):我们收到客户的表扬信、短信太多了。我们认为是应该的,就删掉了,不知道保存,我这里刚刚接到两条给大家念念:
‘武经理,刚才走的匆忙忘记说了,我的秘书前不久也新装了三叶的暖气,因为他们从我们这里听说您那服务好,责任心高,又是北京的老厂。张先生’。
‘时间因祝福而流光溢彩,空气因祝福而芬芳袭人,心情因祝福而花开灿烂,愿祝福让您开心此时此刻。武经理,谢谢您对我真诚的帮助!三叶品牌用着就是放心’。
……
关惠生:客户的嘉奖,那是上帝的嘉奖,是三叶的功勋章啊,他们应该保存下来。从客服部经理手机的短信中,从表扬信中就可以了解到,证明他们已经身体力行了,收益很丰厚。三叶这样做,表现了三叶企业对自己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精神。这种负责的精神,为三叶品牌赢得了广泛的好口碑。在当前以品牌领先的市场形势下,服务成为品牌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三叶的经验值得全行业深思啊。
王贺:我认为一个真诚而优秀的品牌背后,必须是一群有着优秀的服务素质的员工;一个深受用户喜爱的品牌,必有着让用户深爱的理由。品牌的核心是质量,品牌的亮点是服务,三叶的精细服务可以说三叶品牌魅力的一个折射。
汝亚楠:王总在三叶产品“售前、售中、售后”服务问题上确实是我们业内人士学习的榜样。但针对售后问题,三叶做得未免太“热忱”了吧!当时,客服部经理讲到三叶解决了很多别的品牌事故。许多客户家里出了问题,向名气很大的三叶求救,或者误打误撞给三叶碰个正着,明摆着不是三叶的产品,但是还要帮助客户解决,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值得颂扬。但为什么不让客户告诉事故产品的厂家呢,要让那些厂家认识到自己产品的过错。三叶每年从9月15日便开始打电话回访客户,叮嘱暖气使用问题。取暖日11月15日,两个月的售后服务,什么问题解决不了呢?我希望三叶这种“您事故我处理”的行为大家看后别当笑谈,三叶有为客户服务的责任感,却没有为同行背黑锅的义务。只是在客户危难时刻,三叶想的是不要让客户继续受伤害,想的是不让客户对我们采暖散热器行业伤心罢了。
崔马换:对客户“热忱”就不存在过分一说。其实,王总还有一句不经意的话道出了他们真实的情感:“做服务要有对待社会的一个情感问题在里面”。所以,三叶服务获得如此成果,对品牌价值提升的贡献如此之大,主要是这种强烈地责任感和浓浓的感情融化在服务里。就像一杯浓浓的蜂蜜,不论谁喝、不论走多远、不论什么时候,尝过的人都会道一声“好甜啊!”这杯蜂蜜也会“甜名远扬”!
客服部经理武敬祥当时不是说了吗:“我们每次向王总汇报跟客户交涉结果时,王总总是说:‘差不多就行了,我们能做到的就尽量满足。人家已经受了损失了,多不容易啊!’”
这就是三叶的服务心态,是一种除了责任心外暗含人性的、善良的、充满爱心的心态。其实很多争执“都是态度惹的祸”。反过来像三叶这种优良的服务态度,可以提前化解很多争执。明智的企业老板应该从三叶的经验里看得到,高质量的服务,是品牌增值的催化剂,是良好口碑的源泉。企业只要真诚地为顾客付出了,回报肯定成倍。你看三叶,不管是不是三叶的事故,三叶处理过事故的顾客,给三叶再推荐的生意,其利润已经足够企业赔偿费了,还不说口碑相传的美誉度价值。散热器老板们应该算算这笔价值帐啊。
宋为民:看来,三叶企业发展的事迹确实引发了大家很多感触。年轻一代与中年一代从各自理解的角度,也进行了热烈争论。通过大家争论,我们可以看到三叶品牌的文化生态:和谐、责任、爱心与发展。和谐,是三叶品牌文化的核心与鲜明的个性。三叶企业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对我国轻型散热器产品开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十年艰难的国企改革中,既完成了改革,又发展了品牌,同时又帮助了这么多企业发展。在推进企业交流,共建和谐行业中,三叶企业的确表现了行业责任感、发挥了重要的表率作用。去年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行业20年庆典”仪式上,全国采暖散热器委员会给北京三叶散热器厂颁发了“突出贡献奖”和“行业名牌”。三叶获此荣誉,可以说当之无愧!
增强对消费者的爱心、增强对行业与社会的责任感、推进和谐行业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因此,我认为,“爱心、责任、和谐、发展”这些文化精神,我们全国采暖散热器行业应大力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