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园大楼地能三联供系统工程
》》2010慧聪网海林杯采暖行业十佳颁奖盛典
慧聪暖通空调制冷网摘要:本文以实际空调工程为例,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了经济分析和比较,得出采用地能三联供空调系统在实现冷、暖空调及卫生热水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时采用了数据模拟地埋管换热设计。本工程的成功实施,也表明了该系统具有节能环保、稳定可靠的优点。
关键词:地能三联供节能数据模拟创新
一、工程概述
该指挥办公楼地处上海世博园内黄浦区半凇园路,楼高四层,大楼总建筑面积3136平方米,室内空调面积约为2384平方米。该建筑设计总冷负荷450KW,热负荷为330KW,同时使用系数0.7,热水日需求量约8T。要求对该办公室夏季供冷,冬季供热,全年供生活热水。
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完成整个办公楼地源热泵中央空调工程施工,2008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办公室空调及热水系统运行正常,得到了多方好评。
二、室内设计参数及依据
序号房间名称夏季冬季新风量m3/h.P噪声dB(A)干球温度/℃相对温度/%干球温度/℃相对温度/%
1办公区26±1≤6520±1≥3530≤35
2餐厅25±1≤6518±1≥3520≤40
3会议室25±1≤6520±1≥3525≤35
4娱乐、休闲26±1≤6518±1≥3525≤40
三、方案设计
在空调冷热源确定的过程中,提出了多个方案,经论证后选用地能三联供节能系统。以下是原三个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与比较。
方案一:常规螺杆式冷水机组加燃油热水锅炉系统。即选用2台单机制冷量163KW的螺杆式冷水机组作为空调冷源,选用1台供热量280KW的燃气锅炉作为冬季空调热源,同时供应生活热水。
方案二:常规风冷热泵机组加热泵热水机组水空调系统。即选用2台单机制冷量160KW风冷冷热水机组作为空调冷热源。选用一台制热量为42KW风冷热泵热水机组供应生活热水。
方案三:地能三联供空调系统。即选用2台制冷量165KW,热回收量50.8KW的地能热泵机组作为空调冷热源。在制冷及供暖季节,由热回收供应生活热水。选用一台制热量为42KW地能热水机组在过渡季节供应生活热水及在空调负荷较低时作生活热水补充热源,且地埋管换热器使用年限50年。
方案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
总初投资(万元)96102116
空调运行成本(万元/年)16.422.310.0
热水运行成本(万元/年)4.54.81.2
总运行费用(万元/年)212711.2
年节约费用(万元/年)6-----------------------15.8
成本回收期(年)方案三与方案一相比,投资回收期为2年方案三与方案二相比,投资回收期为1年
综上所述,方案三与方案一、方案二相比,方案三具有如下特点:
1.热水成本低:以每年3000吨热水加热为例(约8吨/天),采用地源三联供系统运行用相当于燃气锅炉加热费用的33%,相当于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的25%;
2.采暖、制冷运行费用低,地能三联供系统年运行费用比常规冷水机组运行费用节约10万元,比空气源热泵热水机节约16万元;
3.环保效果显著:地能三联供空调充分利用室内空气废热制取热水,利用土壤的低位热能制冷或采暖,节省大量能源,符合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得采用三联供冷热水地能热泵机组明显优越于其他组合方案。采用方案三为最佳选择方案。
地能三联供系统图
四、项目创新特点
地能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应用的难点,主要在于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模型的研究及强化传热,以减小钻孔深度,节省地下埋管费用。地下换热量由土壤特性与埋地换热器耦合作用的热特性,随着负荷的变化,系统换热量也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在设计方案中,采用经验单位深度换热量直接用于工程设计的做法是不合理的。为避免地埋管换热不足,在该系统地埋管换热器设计中我们采用三维换热模型,保证地能热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1、地质结构
为了取得合理的设计参数,避免走入采用经验数据的误区,我们对当地进行了取样研究,以确定实际的换热效果及确保系统的节能最大化。经取样后其综合地质如下表:
2、条件假设
由于U型竖直埋管地下换热器的几何形状和土壤传热的复杂多样性,建立能精确模拟所有实际情况的模型并求解,以现有计算计算来说几乎不可能,所以要做必要的简化。同时为了保持所得结果的精度符合工程要求,特做以下假设:
(1)忽略U型管周围土壤沿深度方向的传热,只考虑在水平方热传递;
(2)土壤均匀,而且在整个传热过程中土壤的热物性稳定;
(3)忽略U型管管壁与回填土、回填土与土壤之间的接触热阻;
(4)忽略地表温度波动对土壤温度的影响,认为土壤温度均匀一致;
(5)管内同一截面的流体温度和速度相同;
(6)不考虑U型管底部弯管的影响。
3、模拟实例
按照每周五天工作日,每日工作时间均为8小时的运行条件下,土壤温度的升高与降低情况。数值模拟采用上述条件假设、模拟计算的基本设计参数和流体运动与换热的数学模型包含质量、动量、能量守恒以及湍流量的守恒。采用流体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标准双方程加标准壁面函数的方法。PE管顶部及底部设置为绝热边界,土壤均温度17℃,模拟工程建立模型。模拟计算后得共需要换热井深6120米。
下图所示的基本单元地埋管布置图,初步设计地埋管共72个孔位,每组12孔位,共6组。采用垂直打孔方式,间距保证在4米以上,单孔有效孔深85米。针对初步设计进行双U型桩基的土壤温度场数值模拟,考察夏季5个月、过渡季节3个月,冬季4个月。
4、模拟结果及分析
由于所有建筑物冷、热负荷均不同,导致系统在运行时的总排冷、散热量亦不同。这种不同在累积后会导致埋管内部水温发生相应年、季变化。具体来说当末端系统向埋管系统排冷大于散热时,系统水温会发生逐年温降,而反之则会发生逐年温升。下图为系统稳定性水温校核曲线,由图中可以看出,系统运行时为逐渐温升过程,20年后,地埋管系统温升约为2.5℃,温升幅度在控制范围之内,系统常年的运行效果良好;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供冷季土壤温度上升较快,在供暖期及过渡季节的恢复期,土壤温度出现下降。经过一个周期土壤温度略有升高。
五、实际运行成本
整个系统在2008年10月开始投入运行,截至到2009年4月,共运行采暖4个月,过渡季节供热水2个月。系统总体运行状况良好,具体情况如下:
月份10月11月12月1月2月3月合计
热水量/T2202101971201902301167
热水耗电量/kw.h130012741170780119615085928
空调耗电量/kw.h04500570072608102460330165
总耗电量/kw.h13005774687080409298611136093
备注:1、10月份为过渡季节,中央空调关闭,只提供生活热水;
2、1月末2月初为中国春节,设备停用10天。
系统运行期间,设备日最高耗电量为560KW,六个月总耗电量36000KW。与常规冷水机组加燃气锅炉系统相比,节约运行费用4.5万元;与常规风冷热泵机组加热泵热水机组水空调系统相比,节约运行费用7万元。实际总运行费用与方案设计的运行费用基本相符,节省费用也达到了预期目标。因此,工程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吻合,这也进一步证明了该方法在地源热泵系统设计中的准确性。
六、总结
1、采用地能三联供热泵系统,比常规电制冷机组+燃气锅炉系统每年可节省40%~50%的运行费用,节约40%左右的一次能源,同时大大降低了城市大气污染。
2、作为具有可再生能源利用与节能技术双重优势的地能三联供热泵系统供在上海取得了工程应用与科学研究的初步成功。在环境和地质条件的许可下,可以考虑使用地能三联供空调系统。
3、由于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对项目当地水文地质、气象条件等方面有鲜明的地域性要求,在设计时,有必要对对地埋管换热进行分析比较,以论证系统实施的可行性并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
编辑推荐:
慧聪网2010中国供热采暖评选活动过程
无氟空调之争各方坚持己见专题
月月315:直逼TCL空调售后脱节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