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的主要任务及发展方向
慧聪空调制冷网未来10年内,我国的冷藏车年均将增长28%以上,冷藏库年均增长30%以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从冷饮、肉制品、蔬菜水果到鲜花、速冻食品、水产品,“冷链运输”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便如此,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我国的冷链物流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进入21世纪后,我国一些经济较为发达或者食品资源较为丰富、集中的地区,冷链物流体系已初步建立和运作起来。2009年甲型流感以及前段时间的乳业危机,促使了国家对食品安全和政府监管前所未有的重视,在食品供应链条中有着重要地位的冷链物流迎来发展机遇。同时,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与零售业的发达,要求对农副产品执行严格的物流供应标准,也进一步促进了冷链物流服务的发展。
一主要任务
1.政府统筹规划,大力推动。对粮食物流、棉花物流、烟草物流、冷链物流等做出相应规划,定出目标与达到目标的措施,并给予人、财、物方面的大力支持,国家发改委仍要把支持农副产品物流发展项目作为贴息贷款与技改项目的重点。对商务部2006年以来已支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冷链项目92个,新建冷库55万立方米,农副产品流通企业冷链项目171个,应继续加大力度。财政部的支农物流项目仍要推进。冷链物流要实行政府推动力与市场推动力并举。
2.根据市场需求,在全国建立农副产品冷链网络体系和规划建设一、二、三级区域性物流中心,加快扶持和培育城乡一体化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特别是加大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在原有的100家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标准化建设基础上,扩充现有数量,加快实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把冷链产业上下游结成供应链,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实行全过程监控,加强冷链物流信息化、精细化、标准化、智能化建设,改变各自为战的局面。特别是推进信息共享,提高冷链全程透明度,要加快冷链标准化的制修订,并与国际接轨。充分调动冷链环节行为主体的积极性,特别是重点培育第三方物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根据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以及区域资源禀赋和优势农产品布局,积极推进各具特色的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选择重要品种(高价值量农产品,如热带水果;易腐败产品,如肉类等)建立冷链通道试点。
3.加强冷链物流技术研究与新技术推广,加强现代冷藏车、冷库建设。包括生鲜农产品采后低温加工包装保鲜技术、连接生产、加工、储藏、销售全过程的冷冻、冷藏链技术,全程监控的信息化技术,机冷式冷藏集装箱技术等等。要加快发展现代冷藏车与冷库,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冷链物流需要。要推进冷链物流中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的多式联运。
4.加快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建立冷冻冷藏产品加工配送中心,推进集约化共同配送。重点扶持农副产品市场化运作的重点项目的招商引资及宣传活动,以及实践中积累较为成熟的大中型农副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组织板块的上市工作,筹集社会资金,提高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集约化、集团化、规模化发展的能力,对现有冷链资源进行重组与整合,提高效率。对综合性或专业性冷链物流企业要给予必要的支持,特别是政策与金融支持。
5.进一步对外开放,引进国外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与装备,运作模式与管理经验。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实现创新,享有中国自主的知识产权。根据农副产品冷链物流自身发展的特点和目前发展的实际需求,政府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并逐步形成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依据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和多种形式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要求,政府引导资金支持的对象,一是大型批发市场和配送中心,二是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中心,三是产地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支持的重点内容主要是硬件设施建设、分析检测设备、标准的制定与人员培训等。
6.大力培养农副产品冷链物流转专业人才。目前,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极其短缺,包括研发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信息管理人员、流程再造和优化及运作规划设计人员,等等。通过学历教育、在职培训、岗位资格实训等方式逐步加以解决。
二发展方向及趋势
1.农副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
我国应尽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指导准则与相关标准,包括整个冷链物流节点的相关标准和良好操作规范。如原料基地生产标准与规范、预冷与贮藏标准、加工标准、运输标准(特别是农产品运输温度标准)、销售标准、标签标准,以及检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服务标准等,并制定以GAP(良好农业规范)、GVP(良好兽医规范)、GMP(良好生产规范)、HACCP(危害关键控制点分析)、ISO为基本原理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全程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规程,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尽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指导准则与相关标准,包括整个冷链物流节点的相关标准和良好操作规范。
2.农副产品冷链的信息化系统建设
充分发挥现有国家和部门相关检测机构的作用,根据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要求,补充完善检测项目和内容,并鼓励在大型超市、批发市场建立相应的检测平台,为农产品物流提供快速检测服务。此外,要建立健全检查与监督机制,积极推行专业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和安全屏障。建立有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具体运作、政府资金扶持并对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安全监控、督导、监测的信息平台。
3.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产业集群化方向
培育多元化的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融资渠道,加速农副产品冷链各环节区域化协作、专业化分工、一体化运作的市场机制。整合城乡物流资源,强化农村物流与城市物流的资源、环节的对接,建立布局合理、相互协调、分工协作的城乡一体化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产业集群,形成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技术研发、信息共享、功能各异、运作专业化的冷链物流产业链条。尤其是结合地区特色经济和特色农副产品之优势建立冷链物流产业集群,走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道路,延伸农副产品的产业链、价值链、信息链以及组织链。
4.农副产品冷链的追溯查询信息系统建设
依托现代前沿网络技术——物联网资源,尽快建立农副产品冷链物流追溯信息系统,构建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备案制度,实施对农副产品冷链物流运作中,任何环节的信息备案,以备查询,不仅对农副产品生产环节加以控制,而且对其冷链物流环节的质量和安全予以全程监控,追溯任何环节和过程的问题,找出真正的原因。最终实现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冷链物流行业及其物流执行组织企业对农副产品物流活动的检测、监督和控制。
5.农副产品冷链组织的质量认证体系建设
一是继续加强农副产品冷链物流运输主干线及其附属场站的基础设施改造,尽快形成与多式联运相适应的配套综合冷链运输网络及完善的冷链仓储配送设施;二是鼓励GPS、自动识别等技术的应用,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农副产品冷链承运人、用户、制造商、供应商及相关的银行、海关、商检、保险等单位联结起来,实现对农副产品的全程监控和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提高全社会整体运输效率;三是引进、推广自动化冷库技术和库房管理系统、真空预冷技术、无损检测与商品化处理技术、运输车温度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技改能力和技术更新能力。
6.建立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安全预警机制及系统
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科技创新体系,通过构建农产品物流安全预警机制及其系统,确保政府对农副产品的安全控制,以达到实现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降低政府宏观调控的成本。通过运用应急管理、预报预警、网络信息技术等技术,建立农副产品物流安全预警系统,提高农产品物流安全管理的效率与效益为主要目标。此外,遵循“农产品安全第一,兼顾效率”,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指导下,完善监管体系,建立面向全社会的农产品物流安全预警机制。通过对农产品物流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评价、推断、预测,根据风险程度事先发出警报信息,提示农产品生产、经营和决策者(政府部门)警惕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预控和应急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