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天成杯”第18届慧聪暖通产业大会暨供应链百强与省级十强暖商峰会

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重污染防治 推进清洁取暖散煤替代工程

慧聪暖通与舒适家居网 2020-11-04 09:58 来源:人民日报 

【慧聪热泵网讯】今年,应对重污染天气被提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首要位置。

如何算好“蓝天账”?巩固成果、稳中求进是今年“冬防”的工作基调,各项措施中没有了普遍停产限产等表述,体现差异化的原则,措施直击问题。

11月3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这意味着“冬防”正式启动。

所谓“冬防”,即针对重点区域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多发、频发的情况,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冬防”自2017年开始已实施三季,成效卓著。2019—2020年秋冬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较2016—2017年同期下降33%,重污染天数下降52%。

分阶段设目标,既给地方压力,也考虑可达性

和往年不同,2020—2021年秋冬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两个区域的攻坚行动方案合二为一,而且方案本身较往年有了较大变化。

整个秋冬季PM2.5要削减多少、重污染天数要下降多少天,关系到百姓身心健康,因此,每年“冬防”,最受关注的是目标。与往年不同,这个秋冬季的目标分成了两个阶段。方案中的表述是:“充分考虑2020年一季度空气质量的疫情影响,对标2019年一季度和四季度污染水平,分类确定各城市的PM2.5浓度和重污染天数控制目标,按照污染程度分为6档,PM2.5每档相差1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每档相差2天,对‘十三五’目标完成进度滞后的城市进一步提高要求。”

具体而言,2020年10—12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63微克/立方米以内,各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平均控制在5天以内;汾渭平原上述两方面的目标分别是62微克/立方米以内和5天以内。

2021年1—3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均控制在86微克/立方米以内,各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平均控制在12天以内;汾渭平原上述两方面的目标分别是90微克/立方米以内和13天以内。

为什么要分阶段设置目标?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吴险峰告诉记者,今年秋冬季跨越两个五年规划,设置分阶段目标,首先是要确保“十三五”大气环境目标圆满完成,其次是希望明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个良好的开局。

目标设置是个技术活,既要给地方压力,也要考虑可达性。对照2019年数据,京津两地完成目标任务不是很难。但对其他地区,可不是件轻松的事。石家庄2019年一季度PM2.5平均浓度为110微克/立方米,临汾同期数据为108微克/立方米,要想完成目标任务,还得加把劲。

“巩固成果、稳中求进是我们‘冬防’的基调,虽然目前情况不错,我们还是要防止秋冬季空气质量恶化反弹,要做好即便遭遇极端天气条件,也要保证圆满完成任务的准备。”吴险峰说。

重污染防治、清洁取暖排在防控措施前两位

“冬防”方案精髓在于各项措施的部署。以往的“冬防”方案,工作部署基本围绕产业、能源、交通及用地四大结构调整,兼顾基础能力建设和重污染天气应对,可以说是四平八稳。而今年,应对重污染天气被提到首要位置。

“把应对重污染天气放在首位有两个考虑,首先是百姓的关注度高。随着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百姓对污染天气的容忍程度在下降,必须把污染天数减下来,把峰值降下来。做好重污染应对工作,不仅是回应百姓关切,也是抓住了‘冬防’的牛鼻子。”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固定源处副处长蔡俊告诉记者,以2018年为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占全年天数的4.9%,但对PM2.5年均浓度的贡献度却达到了16.1%,一两次污染过程应对不力,就有可能抵消全年工作成绩。

蔡俊说,今年的“冬防”方案,措施按重要程度排序。排在第二的“推进清洁取暖散煤替代工程”很有代表性。过去几年,大力推进清洁取暖对区域冬季空气质量改善的贡献率在1/3以上,今年这项工作将持续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两个重点区域的平原地区有望实现散煤清零。

各项措施中,不仅没有了普遍停产限产、错峰生产等表述,而且处处体现着差异化的原则。比如,方案明确,按照《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被评为绩效A级和引领性的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可自主采取减排措施;评为B级及以下和非引领性的企业,应严格落实《技术指南》中不同预警级别各绩效等级对应的减排措施要求。

与差异化并行的是精准,措施没有泛泛而谈,而是直击问题。比如,强化秸秆禁烧管控,要求“重点紧盯极易焚烧秸秆的收工时、上半夜、下雨前和播种前4个时段”;推进清洁取暖替代,要求加强烤烟叶等领域的工作;在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方面,干脆点了首钢、河钢、太钢等大型钢铁企业集团的名,要求其发挥表率作用。

着眼大气污染防治全局开展“冬防”,强调各地不要层层加码

“冬防”方案下达后,各地都会出台本地相应的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今年的“冬防”方案,没有刺眼的强硬措施,可以说,措施与“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一脉相承,只是更加针对季节特点。

“治污措施延续日常工作的一贯思路,更关注民生,更强调支持和帮扶。”吴险峰说,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继续支持清洁取暖试点地区农村“煤改气”“煤改电”运营补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居民“煤改气”2020—2021年采暖期天然气门站价格不上浮。同时,加大信贷融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债券市场直接融资,募集资金用于大气污染治理等。

方案也明确,各地要围绕秋冬季大气污染攻坚主要任务,整合执法、监测、行业专家等力量组建专门队伍,做好监督帮扶工作,寓监督于帮扶之中。

为提前做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控,“冬病夏治”的说法早已有之,而此次,“夏病冬治”一词首次出现在“冬防”方案中。“冬防”方案要求落实《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持续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各项任务措施,完成重点治理工程建设。对此,吴险峰表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设施建设有周期,“冬防”文件特别强调这一点,是希望在做好秋冬季重点工作的同时,着眼防治全局,按部就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根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1—9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2%,一些城市已经较大幅度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也有一些城市还有差距。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冬防”方案落实到位?

“我们再三强调要警示三种心态:一是认为自己已经超出目标很多,做不做都能完成,工作懈怠,放松要求;二是认为反正打死也完不成,破罐子破摔,消极应对;三是寄希望以简单粗暴的措施完成任务。”吴险峰表示,各地要把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放在重要位置,全面分析“十三五”期间空气质量改善情况,树立底线思维,对完成目标任务中存在风险的环节,要制定针对性措施。

过去几个“冬防”周期,都有个别城市没有完成任务,在次年春季的盘点中,按照生态环境部要求,各地都对有关责任人实施了量化问责。吴险峰透露,这个秋冬季也会强化考核督察,督促各地做好“冬防”,为每一个蓝天付出努力。

易招通是慧聪重磅推出的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招商难,推广成本高的难题的服务。慧聪暖通与舒适家居行业集合1万+上游企业、12万+暖通与舒适家居、建材家装类经销商的资源和优势,通过30余个专业买家经理,从品牌传播、招商专享、营销升级、会员定制四个维度整合资源,帮助企业招商项目低成本、高效率地覆盖经销商渠道和服务终端,创建桥梁,轻松招商。填写下表报名,足不出户,安心招商↓↓↓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慧聪暖通与舒适家居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