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冷链的另一种可能
慧聪暖通与舒适家居网寒冬来临,新冠肺炎再次在我国呈现出了波动的趋势。过去一年,世界各国都饱受其困扰,各行各业经济萎靡不振,冷链行业同样备受冲击,但这也造就了开启冷链黄金十年的大好时机。
在疫情之前,冷链行业存在不少乱象,包括一些操作不规范、一味求利的小企业,是疫情让冷链行业不断被重视,政府出台的政策屡屡集中在标准化、规范化上,制度的完善、市场的净化、食品的安全一道道关卡设下来,实力不足和利令智昏的小企业势必会被淘汰,能在大浪淘沙之后屹立不倒的企业除了实力强劲,还要具备标新立异、与时俱进等素质。
疫情也给人们的生活习惯带来了影响,消费者对冷链相关知识开始有所涉猎。上班族由于工作压力大,往往会牺牲对精致食物的追求,速食越来越有市场。在快销时代,低温速冻食品也是大势所趋,其背后的冷链也正逢其时。尤其是科技快速更迭,消费者对产品全程可视化将成为可能,必然会倒逼着冷链迅速发展。在中外运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亮看来,未来十年是中国冷链的关键十年,当下正是确立冷链未来走向的重要时期。
大国之治的硬与软
我国一直都是肉类进口大国,2019年,我国各类肉进口总量484.1万吨,水产品进口量626.5万吨。即使是受到疫情影响,我国进口肉类依然保持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的肉类进口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更是增长了72%。
之所以疫情没有对进口肉类造成影响,在刘亮看来有三重原因:一是中国疫情防控有效,拉动了内需增长,国外持续疫情及防控失败,中国成为了供应链的主导;二是无论一带一路政策还是戴在头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帽子,以及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外双循环,都决定了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帮助世界更多国家共度难关;三是消费升级带动了国内消费刚需的日益明显,进口正是为了满足旺盛的市场需求。
所以中国永远不会关闭进口的大门,虽然新冠病毒猖獗,但相较于庞大的进口基数,核酸检测阳性的样本微乎其微,把冷链纳入监管范围、建立监管机制、执行消杀方案,风险一定是可控的。
只是目前实行的消杀政策会对冷链物流企业的效率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是进口的管控消杀。由于经验不足,疫情复杂,各地做法也是各不相同,措施差距明显。而且,不少地方不仅对进口肉类水产严格防控,连薯条、奶制品等在国外自动化作业、不与人员接触的食品也要求六面消杀,由此不仅可能影响产品品相,还有可能因为消毒液达不到食品级而带来其他的安全问题。
而且如此投入的物力、人力、财力,商业家、物流公司和政府都是不可能完全承担起的,可能只能向终端转移,另外还甚至会产生不当利益方。但在刘亮看来,这些问题都只是前期短暂的混乱,当试剂成熟、标准规范统一、合理一次性消杀互认等必然会形成科学常态化冷链消杀。
疫情对冷链的另一个影响是加速了追溯平台的建立,如果没有疫情的推动,追溯平台不会在当下起步,因为客观动力不足。同时现有的通讯带宽承载不了实时广泛追溯信息带来的海量数据,但随着5G的商业化的成熟,未来带宽将能够满足给每一个商品都配备一个“身份证”——电子标签,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广泛的数据采集,才能实现物联网(IOT)全程追溯。刘亮说,当扫一扫电子标签就知道产品有没有断链的时代到来时,消费者的权益要求必然会倒逼供应链的透明化,进而促进规范化冷链的成长。而达到这一状况,预计也就是两三年的时间,电子标签在未来也注定会有更广阔的市场。
目前我国冷链进口的追溯平台首先是由北京市政府率先搭建的,进而各省市也相继开始,国家目前也已建立,但平台的很多资料还需要手动填写,手动填报会影响效率甚至准确性,相信下一步通过技术能逐步实现相关系统与平台的对接。
虽然追溯平台刚刚起步,还需要政府监管的持续强化,但它给冷链的规范化发展带来的意义非同小可。
冷链已开启的机遇大门
疫情给世界带来的影响,至少会在三年内让全球经济面临困境,但中国却是一枝独秀,因为对疫情的防控得当,加之政府各种促发展的政策出台,相信中国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是积极的,对于冷链来讲更会是结构性的大发展。
刘亮表示,物流行业相对于干货的存量之争,冷链物流将是结构性的增量增长。以前冷链的基础弱,存在监管不严、大量走私进口等问题,但随着现在《GB31605-20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冷链物流卫生规范》的出台以及政府进口冷链追溯平台的推行,将对重塑冷链营商环境、公平竞争和科学规范的有序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目前冷链的基础设施和营运环境都在发生改变,如果我们的冷链流通率能够达到欧美日国家的比例,那将是一个12000亿到15000亿的规模市场,未来可期。
但我国冷链目前还存在几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在制冷技术上,目前整体上还比较传统,还有更多创新的空间需要提质增效。如冷链零担运输的单元化冷箱的循环共用等。
其二,冷链作为风口,吸引了众多资本、跨界企业的纷纷加入,未来5年内冷库规模将从6000多万吨增至上亿吨,“盲目”的投入或将造成供过于求的局面。且由于场景功能的不匹配性可能造成资源缺乏竞争力而浪费。
其三,中国目前拥有22万辆冷藏车,但受限于经营模式和标准化问题,目前还远做不到高效运输,包括运用甩挂、带板和公铁联运等。我国冷链运输日均行驶里程只有300公里,较于美国的900公里,相去甚远。但当下冷链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关键起点,推广高效运输组织模式的应用正值良机。
其四是数字化问题,目前远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冷链需要更具柔性化的工具和技术用以解决效率、透明化、溯源和商业模式的创新问题,相信随着5G及相关技术、网络货运、量子计算等的不断推进,这将成为可能。
冷链的发展一定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例如农产品问题,但我们希望国家能够更加精准的集中力量解决痛点和难点问题,提升国家补贴的效能。另外冷链的快速发展决定了对人才的广泛需求,无论传统冷链还是跨界公司,对冷链的建设和运营往往认知不够,尤其冷库这种重资产投入,如果设计不当、运营不好,将会带来严重的投入浪费。因此包括冷链委在内的相关机构应该与学校、企业之间建立稳定的人才培养渠道,做好冷链规划、冷链智能、仓储管理、配送、运输等人才输送的无缝衔接。
外运冷链战略规划
外运冷链在做的是合同物流,需要能够给客户提供的是定制化服务,在“十四五”战略规划中,简单来讲就是“一核两翼”。所谓“一核”是指外运冷链做了十多年的针对高端客户的仓配一体化业务。未来五年将在各地核心区规模化构建冷库,进一步延伸网络,打造品质化服务能力;两翼”一个是指进口冷链供应链综合服务。近几年我国的肉制品、水产品、乳制品、水果都在以大幅度的比例增长,中国外运作为综合性的物流公司,拥有海外众多网点资源、海运代理、中欧班列、空运包机等综合优势,可以面向客户提供涉及进口冷链供应链的全程服务。
另一个是农产品,农产品作为国家战略,每年都是中央一号文件。但整个农产品链条很长,无数资本穿插其中,痛点也很鲜明。外运冷链只做自己擅长的部分,特别是在产地预冷、农批市场高效运输的“痛点”问题解决方案上。
无论农产品还是进口冷链供应链业务,最终都将会通过仓配一体化完成最终的渠道输送。“一核两翼”中的两翼正是服务于这“一核”的。
作为招商局集团的统一物流运营平台和品牌,中国外运的业务范围庞大,通过整合海运、空运、公路、铁路运输、国际快递、船务代理、仓储及配送、码头服务等缔造了第三方物流全球排名第七,海运货代排名全球第二的行业领先位置。今天的冷链物流正处于历史重要的发展契机,中国外运也同样会继往开来,实现他们“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愿景,完成“以商业成功推动时代进步”的使命,推动冷链实现跨越式发展。
易招通是慧聪重磅推出的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招商难,推广成本高的难题的服务。慧聪暖通与舒适家居行业集合1万+上游企业、12万+暖通与舒适家居、建材家装类经销商的资源和优势,通过30余个专业买家经理,从品牌传播、招商专享、营销升级、会员定制四个维度整合资源,帮助企业招商项目低成本、高效率地覆盖经销商渠道和服务终端,创建桥梁,轻松招商。填写下表报名,足不出户,安心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