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取暖应更有“民生温度”
寒冬时节,针对有媒体报道河北山海关清洁取暖“一刀切”导致部分群众挨冻的问题,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23日表示,生态环境部对此事高度重视,已组织调查了解情况,督促地方切实整改,并将密切关注后续整改落实情况。
清洁取暖本是一项民生工程,“清洁”侧重于具体方式,“取暖”则是最终目的。正因如此,在推进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应把保障群众温暖过冬作为底线。无论采用何种清洁取暖方式,都必须注意的一个前提是“让百姓能够取暖”,否则,无疑是舍本逐末。
然而,有的地方在推进清洁取暖的过程中方式简单粗暴,并未把现实情况纳入考量。片面追求“治理成效”,全然不顾百姓冷暖,定会引发公众质疑。
实现清洁取暖,应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推广清洁的方式之前,要更多关注群众是否已经有便捷、能够实现的替代方式。正值寒冬,不让群众挨冻,是推进清洁取暖必须保证的底线,也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在新的取暖方式还没有落实前,原有的取暖设施、取暖方式不能“一刀切”。要把确保群众温暖过冬作为第一原则,先行落实好取暖保供相关工作,确保群众清洁取暖“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
任何关乎民生的行政举措,都应注意葆有最基本的温情。清洁取暖,应更有“民生温度”。力求清洁与保障取暖之间,本应是协调统一的关系,从来不应是二选一、非此即彼,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导致出现新的矛盾与问题。
应该看到,一些地方为了推动清洁取暖,在“煤改气”“煤改电”等供暖保障方面出现问题,最直接的原因是工作方式、方法存在不当。从深层次讲,还在于没有真正树立人民至上、群众利益优先的民本理念。只求加快完成工作,不顾群众真实处境、实际感受,罔顾客观实际盲目追求整齐划一,也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表现,必须坚决叫停、第一时间纠偏。
改善空气质量和确保群众温暖过冬,都是直接关系民生福祉的重要工作,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同心同力、同向同行,才能更好地实现同频共振。实现这一点,各地更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真正做到因地制宜、稳妥推动、循序渐进,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才能把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清洁取暖,要“暖身”更要“暖心”。好的政策初衷,也要更加注重是否得到了好的执行、是否取得了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