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用电紧张缓解,监管治光伏乱象——零碳研究院碳报(第九期)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2年6月15日,新京报成立零碳研究院,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双碳政策趋势?碳中和背景下,不同产业和企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研究院于2022年6月起推出《碳报》,研究最新双碳政策、权威声音、低碳样本等重点内容,并进行分析解读。
【摘要】
一、政策速递
1、五部门:加速发展清洁低碳发电装备
8月29日,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国资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提出通过5至8年时间,电力装备供给结构显著改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及示范应用不断加快,基本满足适应非化石能源高比例、大规模接入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能力累计超过2亿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备供给能力不断提高,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备满足12亿千瓦以上装机需求,核电装备满足7000万千瓦装机需求。
零碳解读:我国电力碳排放在国家总排放中占比近50%,推动电力行业绿色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中之重。电力能源供给将由主要依靠传统煤电逐渐转变为更多依靠风电、光伏等低碳排放的新能源发电,能源生产将从主要依靠资源转变为更多依靠装备,电力装备成为落实“双碳”战略、实现能源强国建设目标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2、四川用电紧张缓解,一般工商业用电全部恢复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8月28日称,随着气温下降、省内多地降雨,四川省用电紧张局面得到缓解。截至8月28日12时,四川省一般工商业用电已全部恢复,除高载能企业外,大工业用电正逐步恢复。此外,继8月29日将四川突发事件能源供应保障应急响应降至二级后,9月1日,四川省突发事件能源供应保障二级应急响应终止。
零碳解读:本次“水电大省”四川限电,再度引发市场对能源转型的关注。四川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十四五”期间用电需求仍将快速增长。国家电网董事长辛保安表示,将进一步提升大电网资源配置能力,加快推进“外电入川”工程;进一步提升供电保障能力,推进电网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清洁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省内送电通道向清洁能源基地延伸;进一步推动优化四川电源结构,推进电源结构多元开发、多能互补,促进常规电源建设,推动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发展。
3、上海临港探索建设全国氢交所
8月26日,上海市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提出的“探索建设氢交易平台”最引市场关注,包括研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标准、方法学,探索氢交易及绿氢交易、价格指数、溯源认证、氢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氢能碳减排市场化交易机制,推动清洁氢产生的减排量纳入自愿碳减排市场交易,逐步探索建设全国性氢交易所。
零碳解读:上海氢交易所将由上海电力、上海环交所等四方共同参与建设。上海环交所业务创新部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相关部门应尽快将清洁氢纳入我国核证自愿减排体系,充分发挥碳市场的价格信号功能,量化清洁氢的减排效益,推动氢能供给结构调整。从氢能的低碳属性以及国家的相关政策来看,通过CCER的路径参与到碳交易市场是最具可行性的路径。
4、七部门联合发文推动信息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信息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信息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管理机制基本完善,节能减排取得重点突破,行业整体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能力明显增强,单位信息流量综合能耗比“十三五”期末下降20%,单位电信业务总量综合能耗比“十三五”期末下降15%,遴选推广30个信息通信行业赋能全社会降碳的典型应用场景。
零碳解读:我国数字经济正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和普惠共享的新阶段,社会对更快连接和更多算力提出了更加广泛的需求,行动计划从政策层面对企业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做了统筹引导,推动实现行业自身绿色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当前信息通信行业赋能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尚缺乏统一认识,行动计划的出台指明了行业企业助力经济社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的方向和重点。
5、三部门联合打击光伏行业哄抬价格、垄断等违法违规行为
近日,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强化跨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光伏行业领域哄抬价格、垄断、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违规行为。
零碳解读:光伏发电,通俗地讲就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是目前已经大规模投入应用的重要清洁能源之一。截至2021年底,我国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连续7年稳居全球首位;光伏发电的平均度电成本较2012年下降70%,产业链国际竞争优势凸显。然而在产业蓬勃发展背景下,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现象。比如在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建设中,部分地区和单位存在囤积倒卖电站开发等资源、强制要求配套产业投资、采购本地产品等行为。这些行为存在着割裂市场、区域封闭的倾向,干扰了产业链供应链顺畅运行。《通知》的印发,就是要及时杜绝这种现象,消除影响,保障光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6、央行将部分外资银行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金融机构范围
近日央行将德意志银行(中国)、法国兴业银行(中国)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的金融机构范围。
零碳解读:2021年11月,央行联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创设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对象为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明确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对于符合要求的贷款,按贷款本金的60%予以低成本资金支持。央行相关人士表示,将部分外资银行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金融机构范围,体现了中国高度重视绿色转型,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对外资金融机构一视同仁,给予国民待遇,支持其在中国兴业发展。
7、湖南:到2025年单位GDP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
近日,湖南省政府印发《湖南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省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节能减排政策机制更加健全,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二氧化碳排放增量得到有效控制,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铁路、水路货运量占比进一步提升;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22%左右。
零碳解读:据湖南省发改委介绍,本次《方案》在“十三五”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节能减排政策机制,在能耗双控方面做出了重大变革,主要体现在:不再下达总量控制目标,对能耗强度降低达到激励目标的地区,其能源消费总量在当期能耗双控考核中免予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不纳入地方能源消费总量考核;原料用能不纳入能耗双控考核;对全省统筹规划的火电项目和国家规划的重大项目实施能耗单列。
8、北溪1号已暂停向欧洲供应天然气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8月31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通过“北溪-1”管道向欧洲进行的天然气供应已暂停。此前,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宣布,“北溪-1”将自8月31日起停止供气3天。这意味着,这条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关键管道仅剩的20%输送量也被“掐断”。
零碳解读:上周,“欧洲天然气风向标”荷兰TTF近月期货价格几度站上300欧元/兆瓦时的高位,是去年同期价格的十倍以上。传导效应之下,欧洲电价迅速翻倍。面对如此境况,8月29日消息显示,欧盟各国能源部长将于9月9日召开紧急会议讨论能源问题,商讨如何应对天然气和电力价格飙升。随着消息传出,以及欧盟天然气储存成效明显,本周欧洲天然气与电力价格均有所下跌。该特别会议能否释放出更多的“自救”讯号受到关注。
9、欧洲八国决定2030年波罗的海风电产能增6倍
波罗的海周边八国于8月30日签署了旨在迅速扩大海上风电产能的“马林堡宣言”,其雄心是到2030年将波罗的海地区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提高至19.6GW,该目标是当前2.8GW的7倍。与会国包括丹麦、瑞典、芬兰、德国、波兰、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
零碳解读:根据欧洲风能协会的数据,波罗的海具有巨大的海上风电潜力,安装更多海上风电有助于加速提高该地区的能源安全。德国和丹麦是目前仅有的在波罗的海拥有大型风电场的沿岸国家,两国决心进一步提高产能,其他国家也急于效仿。丹麦工业联合会(DI)称,要达成上述目标,必须加快海上风电的许可程序。目前,建造海上风电场大约需要9年时间,预计今后耗时可以节约一半。
二、专题碳讨:新能源汽车十年竞速
新能源汽车发展,正在上演“中国速度”。 中汽协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1.3万辆,2021年这一数字达到352.1万辆,涨幅超过270倍,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全球首位。而这一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突破1600万辆,中国占比约一半。 十余年间,中国培育了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群体,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1、万钢:要重视混合动力技术在实现碳达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8月26日至28日,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主席万钢在致辞中表示,新能源汽车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许多新挑战,包括芯片短缺的局面还未完全缓解,如何实现稳价保供,促进产业链的供应畅通等。
他表示,要加快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普及,加强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环境适应性、安全性和稳定性;要合力推进全固态电池和新体系电池的基础研究,提高充电效率,满足全气候、全场景使用需求;要统筹推进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协同发展,重视混合动力技术在实现碳达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长安汽车朱华荣:建议进一步加快新能源产业顶层设计
针对电动化与低碳转型这一话题,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期间接受新京报专访时表示,从近二十年发展来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呈现了良好的势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从原来的技术尝鲜,政策引导,迈入了大众普及阶段。不过,这一发展历程中也面临一些新特征与挑战,他建议进一步加快新能源产业顶层设计,加速推进新一代电池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3、广汽集团曾庆洪:汽车行业减碳要从全产业链入手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期间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未来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加速建立强大的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供应链,我们将实现真正的汽车强国。对于汽车行业减碳,他认为要从全产业链入手,从研发、生产、消费者使用环节全链路实施,做好碳足迹的管理,确保每个环节都尽可能节能减排。
4、宁德时代曾毓群:大规模使用回收材料是实现电池低碳化的重要手段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曾毓群在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现场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好使用的、消费者喜欢认可的产品是全面电动化的关键,先进电池技术是全面电动化的基础支撑,好的产品来自不断研发和不断迭代进步。
从降碳措施来看,曾毓群表示,大规模使用回收材料是实现电池低碳化的重要手段。此外,基于动力电池碳足迹的构成,通过绿色电力和大规模回收利用、节能降耗、技术工艺升级等措施,可实现绝大部分碳足迹的消减。而推动绿色电池发展,除了企业自身努力,也需要政府出台各种鼓励政策。
5、特斯拉陶琳:市场竞争更激烈,创新不足的企业将被淘汰
特斯拉公司副总裁陶琳日前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专访,谈到新能源汽车行业将呈现出怎样的格局时,她表示,技术创新将成为驱动和引领新能源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市场竞争更激烈,经营不善、创新不足的企业将逐步被市场淘汰。新能源汽车生来就比燃油车更适合应用智能系统。随着智能驾驶、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的发展,这一趋势在未来将继续强化。
6、岚图汽车卢放:乘用车电动化能助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
岚图汽车CEO卢放对新京报表示,乘用车电动化的大势是不可逆转的。从历史角度看,电动化几乎驱动着整个物理世界;从能源结构发展趋势看,乘用车电动化能加速改变中国“由煤炭为主向多元化转变”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对汽车污染的治理模式,促进节能减排;从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看,我们在燃油车市场上起步晚,电动化是我们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新赛道;从汽车市场发展需求看,随着消费升级,用户对智能驾驶、智能网联等越来越多的需求只有电动化才能解决。所以乘用车都一定会走向电动化。
7、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张进华:氢能将是商用车电动化转型主要方向
近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张进华接受记者采访,被问到应如何加速推进新能源商用车的发展进程时,他表示,应当加快明确低碳转型技术路径。当前,商用车低碳、零碳技术方案百花齐放,行业尚未在技术路径方面形成共识,一些具备较高减排潜力的前沿技术发展前景尚不明晰,氢能与燃料电池将是商用车电动化转型最主要的技术方向。
另一方面,考虑新能源商用车目前仍处于政策驱动的发展初期,尚不具备市场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建议针对新能源商用车推广应用持续给予财政补贴支持,同时适度合理放开新能源商用车路权限制,加快研究制定商用车积分管理政策。还建议依托氢进万家示范工程、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等,进一步推动燃料电池商用车的示范应用和城市中心区域、城际路网加氢站建设,加速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发展范本。
8、上汽集团陈虹:建议尽快出台汽车产业低碳发展的路线图
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在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期间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新能源汽车成为了国内车市的强劲新增长点,建议我国继续坚持“顶层设计”原则,为行业发展领航护航:尽快出台汽车产业低碳发展的路线图,进一步明确汽车产业实现“双碳”目标的时间表、实施路径、核算边界等。
陈虹还提出,建议继续坚持“绿色、协调”等新发展理念,持续加大节能减排的整体力度:将现行的“双积分”政策调整为“碳积分”政策,积分直接与“碳排放”挂钩,从考量电动车与燃油车的“量”,转变为关注产品更少碳排放的“质”,鼓励企业推出既节能减排又受用户欢迎的产品;政策的支持范围,从产品端向研发端、制造端、使用端进行扩展,包括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低能耗、更高能效的技术和产品,鼓励企业新建或改建绿色工厂,加大电池回收再利用的力度,实现全生命周期的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