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发布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推动贵州全省域全方位稳妥有序做好碳达峰工作,近日,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贵州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中,提到了制冷供暖的相关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大力发展新能源。按照基地化、规模化、一体化发展思路,坚持集中式与分散式并举,依托大型水电站、现有火电厂、投运的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建设乌江、南盘江、北盘江、清水江四个一体化可再生能源综合基地以及一批风光水火储一体化项目。推进毕节、六盘水、安顺、黔西南、黔南等五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光伏与农业种养殖结合、光伏治理石漠化等。加快推进城市功能区、城镇集中区、工业园区、农业园区、旅游景区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项目应用。新增跨省区通道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到2025年光伏、风电和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3100万千瓦、1080万千瓦、60万千瓦,浅层地热能利用面积达到2500万平方米;到2030年光伏、风电和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分别提高到6000万千瓦、1500万千瓦、80万千瓦以上,浅层地热能利用面积达到5000万平方米。
(二)节能降碳增效行动
实施节能降碳重点工程。聚焦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城市,实施重点城市节能降碳工程,开展建筑、交通、照明、供热等基础设施节能升级改造,推进先进节能绿色技术示范应用,提升城市综合能效水平。以“两高”项目集聚度高的园区为重点,实施重点园区节能降碳工程,加快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实现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有序流动、高效配置和梯级利用,打造一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节能低碳园区。立足传统优势行业,实施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工程,对标国内先进标准,实施能效领跑者行动,推动能源、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等行业开展节能降碳改造,争取各行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家平均水平以上。锚定亟待突破的节能降碳“卡脖子”关键技术,实施重大节能降碳技术示范工程,支持取得突破的绿色低碳技术开展产业化示范应用。
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严格执行电机、风机、泵、压缩机、变压器、换热器、工业锅炉等设备的国家最新能效标准。建立以能效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综合运用财税、金融、价格、补贴等多种政策,推广先进高效产品设备,鼓励企业加快更新落后低效设备。聚焦能源、工业、建筑等节能重点领域,推广一批节能先进技术装备和产品。加强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审查和日常监管,强化生产、经营、销售、使用、报废全链条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能效标准和节能要求全面落实。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优化第五代移动通信、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北斗等新型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全力发展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群,引导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重点承接全国范围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算力需求,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建立数据中心能耗监测平台,支持数据中心企业参与用能权交易和可再生能源市场交易。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用能结构,采用直流供电、分布式储能等模式,探索多样化能源供应,配套建设可再生能源电站,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严格执行通讯、运算、存储、传输等设备的国家能效标准,提升准入门槛,淘汰落后设备和技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用能管理,将年综合能耗超过1万吨标准煤的数据中心全部纳入重点用能单位在线监测系统,开展能源计量审查。推动既有设施绿色低碳升级改造,积极推广使用高效制冷、蓝光存储、机柜模块化、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先进通风、余热利用、智能化用能控制等技术,提高设施能效水平,创建一批星级绿色数据中心。
(四)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
大力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提高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力度,推广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科学引导清洁取暖,加快工业余热供暖规模化应用,积极稳妥开展核能供热示范,因地制宜推行太阳能、热泵、地热能等清洁低碳供暖。提高建筑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加快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为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到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8%,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50%;到2030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和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进一步提高。
推进农村建设和用能低碳转型。推进绿色农房建设,加快农房节能改造。发展节能低碳农业大棚。引导农村不断减少低质燃煤、秸秆、薪柴直接燃烧等传统能源使用,鼓励使用适合当地特点和农民需求的清洁能源。加快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的应用。积极推广节能环保灶具、电动农用车辆、节能环保农机和渔船,推动农民日常照明、炊事、采暖制冷、生产作业等用能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农村电网建设,提升农村用能电气化水平,推动城乡电力公共服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