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国冷链物流总额达3.1万亿元 冷链基础设施投资总额超过186亿元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冷链物流利好政策与规划,从标准规范、基础设施建设、物流骨干网络建设、物流科技应用等各方面完善冷链物流体系构建。崔忠付表示,从政策环境来看,宏观政策持续发力,产业环境有序改善。上半年国家层面发布冷链物流相关政策超过20项,涉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交通运输部等多个部门。
从冷链物流上市公司发布的半年度业绩情况来看,在Wind冷链物流指数包含的10家上市公司中,6家已发布业绩预告或业绩快报,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
冷链物流是利用温控、保鲜等技术工艺和冷库、冷藏车、冷藏箱等设施设备,确保冷链产品在初加工、储存、运输、流通加工、销售、配送等全过程始终处于规定温度环境下的专业物流。
上半年我国冷链物流总额达3.1万亿元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今年上半年冷链物流运行数据。上半年我国冷链物流总额为3.1万亿元,同比增长3.7%;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为2688亿元,同比增长3.3%。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为2.1亿吨,同比增长5.2%,保持稳定增长。在我国各品类冷链流通率逐步提升的情况下,冷链市场体量稳步扩大。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规模以上冷链物流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5%,营业利润由负转正,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
分业务类型看,上半年,冷链运输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7%;冷链仓储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3%;兼营运输、仓储、配送等多种业务的综合型冷链物流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5%。从营业利润看,冷链运输企业利润由负转正;冷链仓储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8.3%;综合型冷链物流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46.9%,占到全国规模以上冷链物流企业营业利润的65.0%。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冷链物流行业竞争格局及“十四五”企业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崔忠付表示,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还在持续、平稳上升,冷链物流发展取决于几个因素,一个是国家在大力推动行业的发展。第二,现在随着消费者个性化和消费群体对食品安全的观念改变,也推动了冷链物流的发展。
据发布的统计数据,在冷链物流需求中,与食品相关的冷链物流需求占比最大,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乳制品、速冻食品等冷链需求占比居前。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从2018年2886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491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4.24%。中商情报网预计,随着头部企业崛起,我国冷链物流企业之间整合、并购、重组步伐加快,冷链仓储、运输、配送、装备制造等领域形成一批龙头企业,资源整合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今年6月份,随着第三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公布,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空间分布更加优化,冷链物流服务覆盖范围更广。
冷链基础设施投资总额超过186亿元
今年上半年,冷链基础设施投资总额超过186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公共型冷库库容新增1043万立方,同比增长4.4%。
冷链物流企业星级评估工作依据《物流企业冷链服务要求与能力评估指标》(GB/T 31086-2014)国家标准开展,按照运输型、仓储型、综合服务型三种类型,依据各自的评估指标体系,综合评估出从1星到5星五个等级的冷链物流企业,5星级为最高级。
截至第十五批冷链物流企业星级评估,全国共有138家企业入选,其中河南有14家星级冷链物流企业,仅次于山东,稳居全国冷链物流业第一梯队。
业内人士认为,星级评选对冷链物流企业来说是显性荣誉,一方面能综合展示自身实力,让产业链企业更安心选择服务,另一方面,对后续持续运营也有极大助力。
锦和冷链定位高标冷库,开仓即满仓,地坪、叉车、月台等硬件投入非常高,未来有望冲击5星评级;大河四季冷链物流打造“冷侠客”“氢骑兵”两大智慧冷链物流管理平台,计划2025年前运营氢能源车1000台以上;新开元创新运营,在城配、电商一键代发等领域持续发力。
高质量冷链新军数量在扩充,运营质量提升也刻不容缓。河南冷链物流行业正在朝着更加集约化和平台化的方向发展。
数字化转型看冷链物流突围之路
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再从数字化到数智化,是企业智能化发展的三部曲。我国的大多数冷链企业处在数字化或者向数字化转型的阶段。
信息化与数字化阶段实现的是对事实的记录,记录过往的每个节点和单据信息,再将数据从线下搬到线上。在该阶段,对冷链产品的温度维稳、冷库的利用率提升、冷藏车的配送效率、冷链运输安全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但冷链产业要从数字化走到智能化阶段既要求企业掌握互联网、物联网与云计算等技术,对冷链物流流通中的各环节进行实时监控,还要打通生产商、供应商、销售商以及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冷链物流各环节的降本增效。
一直以来,区域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困扰着整个冷链行业。在运输上,车辆从山东到上海,运价处于高位,但从上海到山东,由于运价处于低位,调车十分困难。车辆与货物的信息匹配,考验的不是某家企业,而是整个行业协调能力。虽然也逐渐开始出现一些地域性的车货信息匹配平台,但并不能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利用。
资源不平衡的不只有冷链运输。从田间地头的冷库到产地的销库,体量已经逐渐充盈,保鲜技术的升级,让产品的货架期越来越长。但信息不打通,就无法合理做到各个环节数据公开透明,上到种植养殖,下到销地订单,固步自封。如果产地了解销地的需求,销地清楚产地的产量,供需关系就可以得到平衡,稳定物价,减少食材的损耗。
在技术上,国家政策一向持支持态度,在“十四五”期间,我国进一步推动冷链设施数字化的改造,推动冷链物流全流程、全要素数字化的进程,构建全国性、多层级的数字冷链网络。同时,完善专业冷链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发挥数字化方式强化信息采集、交互服务作用,为冷链干线运输、分拨配送、仓储服务、冷藏加工等业务一体化运作提供平台组织支撑。
《2023-2028年冷链物流行业竞争格局及“十四五”企业投资战略研究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