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争取中央资金2.4亿元实施清洁取暖建设
2023年以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续加大村镇建设力度,聚焦“镇村居”三位一体,以镇域强、村域美和农村改暖、改厕、改房为重点,统筹推进、整体实施,着力在建设宜居宜业美丽村镇上走在前、开新局,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枣庄实践”贡献住建力量。
围绕清洁取暖抓建设、保运行
报请市政府召开全市冬季清洁取暖工作推进视频会议,印发《枣庄市2023年冬季清洁取暖建设工作方案》,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围绕重要节点或重难点问题,召开现场观摩会、调度推进会、约谈加压会、政企座谈会、专题研判会等十余次。争取中央资金2.4亿元实施清洁取暖建设,坚持“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生物质则生物质”,因村制宜、科学合理选定技术路线,统筹做好动员部署、设备采购、设计施工和调试验收等工作,完成农村清洁取暖建设8.34万户,其中,“电代煤”4.06万户、“气代煤”0.17万户、“生物质代煤”4.11万户;实施用户侧节能改造,通过整村推进方式,改造提升农房墙体、门窗、屋面等围护结构节能性能,完成农房节能改造试点2960户,提升农房节能降耗水平。争取各级财政资金1404万元发放清洁取暖运行补贴,开展取暖设备使用培训和安全宣传,保障群众用得起、用得好。
围绕厕所革命抓管护、建机制
印发《2023年全市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财政奖补实施方案》《枣庄市农村改厕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文件,健全改厕后续管护制度体系,组织开展后续管护资金绩效评价、问题厕所摸排整改“回头看”、改厕质量提升大比武、改厕“六大提质”行动等系列活动,先后召开全市改厕后续管护现场观摩会、全市农村改厕提升行动现场观摩会等会议。争取各级财政资金1198万元,完成改厕整村推进行政村38个、农村户厕改造806户,新建或改造提升改厕服务站28处、二次生物发酵池15处,配置抽粪车30辆、配备管护人员50名,按标准整改提升问题厕所5789户,全面完成年度任务。在山亭区、台儿庄区开展农村改厕后续管护整县制市场化运营管理试点,探索建立“信息化管控、市场化运营、专业化服务、资源化利用”的后续管护长效机制。
围绕农房建设抓安全、提质量
印发《枣庄市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枣庄市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回头看”工作方案》,强化农房建设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加强既有农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累计排查农房91.5万户,鉴定为C、D级的2万户,全部通过管理措施或工程措施完成整治,明确房屋安全责任人和安全监管责任人,夯实监管责任。结合“全国防灾减灾日”,开展农房防震抗震知识集中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单页400余份,提高群众住房安全意识。完善自上而下排查和自下而上申报机制,加强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支持符合条件的对象实施危房改造,做到“发现一户,改造一户,销号一户”,争取各级财政资金706万元,动态监测农村低收入群体房屋4.9万户,完成C、D级农村危房改造307户,有力保障了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
围绕传统村落抓保护、促传承
积极争取试点示范,开展新一轮传统村落调查认定,4个村庄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完成“挂牌赋码”保护和保护发展规划编制。聚焦传统风貌建筑重点保护,12处民居入选2023年省级传统民居保护利用试点,获得省财政奖补资金120万元,全部完成保护修缮。探索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新路径,充分挖掘山亭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传统村落风貌独特的优势,全面做好基础资料收集、申报方案编制等工作,推荐山亭区入选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成为2023年全省唯一入选的区县,获得中央财政奖补资金3750万元;指导山亭区完成重点项目库制定和保护利用规划编制,以3个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片区和11个示范节点为核心,实施一批传统村落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提升、非遗传承保护和特色产业培育等项目。指导39个传统村落完成保护情况自评估。《创新传统村落保护模式 让古村焕发“时代生机”》经验做法获省委改革办《改革与制度创新》转发推广。
围绕小城镇抓提升、强实力
实施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组织开展卫星镇、县域次中心镇、特色专业镇等3类试点申报工作,薛城区邹坞镇、滕州市西岗镇、台儿庄区马兰屯镇、山亭区城头镇、滕州市滨湖镇等5镇入选省级试点名单。坚持因地制宜、示范引领,组织5个试点镇编制完成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科学谋划实施路径,强化镇域发展项目支撑,研究确定38个重点产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项目,其中,续建12个,新开工21个,谋划储备5个,完成投资55.3亿元,以“项目化”方式推动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落实落地。定期深入各试点镇调研了解项目建设进展,对小城镇发展成效评估把脉,会商解决难点堵点问题,不断提升建设发展质量和综合服务功能。